宋熙宁五年,游酢20岁,他在首都开封参加科考时认识了程颢。关于这段事,记载于杨时给游酢所写的墓志铭中:“伊川先生以事至京师,一见谓其资可与适道。是时,明道先生知扶沟县事,先生兄弟方以昌明道学为己任,设庠序聚邑人子弟教之,召公来职学事。公欣然往从之,得其微言,于是尽弃故所习而学焉。”

程颢很有慧眼,一眼就看出游酢天资不凡,那时程颢正在当扶沟县令,于是请游酢前往扶沟任职。二人交谈之后,游酢放弃了以往所学。再后来,程颢任河清知县,杨时前往拜见,程颢向杨时大加夸赞游酢,朱熹在《建宁府学游御史祠记》中引杨时为游酢所做墓志铭曰:“其后得邑河清,予往见之。伊川谓予曰:‘游君德器粹然,学问日进,政事亦绝人远甚。’于师门见称如此,则所造可知矣!”

立雪堂

宋元祐八年,此时的程颢已经去世八年,游酢与杨时也已成为了进士,二人就是在这年的冬天共同前往河南河清县去拜小程程颐为师。《宋史》卷四二八中称:“(游酢、杨时)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即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这就是后世极具名气的“程门立雪”故事的本源。

刻石

理一分殊是著名的理学命题,高令印认为:“‘理一分殊’的命题,这是理学家对中国哲学的重大贡献。对于这一思想的形成,游酢起了重大作用。”《二程集》对于游酢则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游酢于《西铭》,读之已能不逆于心,言语之外别立得这个义理,便道中庸矣!”

关于游酢的理学观念,傅小凡先生在《论游酢理学思想的主要特征》中予以了阐述。此文注意到了游酢提到的“神”的概念,傅先生引用了《游酢文集》中的这段话:“至于成象者,莫测其进退之机;成形者,莫见其生成之迹,则天地之化也。体化而裁之,则无骇于变矣。此变化之辨也。”而后评价说:“这‘象’与‘形’背后的‘成象者’和‘成形者’,就是‘天地之化’,它是一种神秘的力量,游酢称其为‘神’。”

游居敬雕像

关于游酢所说的“神”,此文中又引用了游酢的如下一句话:“春作、夏长、秋敛、冬藏,皆神之所为也。神之所为异于人为者,以其从道而已。此四时所以不忒也。”那么游酢所说的“神”是什么呢?傅小凡的解释是:“这个‘神’不具有神格,因为它在产生作用的过程中‘从道而已’,是道的力量,它推动四时产生变化。显然,‘道’是自然现象背后的本体依据,它通过‘神’的力量使自然呈现出规律性。”

苔痕上阶绿

对于“神”的概念,游酢还说过这样一段话:“非思非虑,非视非听,了然遗照而独存者,神而明之之谓也。神存而明之,非有心之所能知也。此道之所以明。无处无出,无从无违,确乎其能事者默而成之之谓也。性默而成之,非有为之所能得也。此道之所以行。”

圆梦亭

高令印解读游酢在此说的这个“神”字的意思为:“这里所谓神,是指神妙莫测、变化多端。”而后在他的文章中也引用到了傅小凡在其文中的那段引语,即“春作、夏长”,高先生评价这段话说:“这里游酢所谓神,非鬼神之神,而是天地那种自然而然的内在变化法则。游酢明确指出,神是阴阳之变化。”由此可知,游酢所谓的“神”,是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解读。

正因为游酢在理学史上有着如此这般的贡献,傅小凡在其文的摘要中对游酢给出了这样的评语:“游酢在洛学南传和闽学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道南堂

然而,程利田先生把游酢的地位看得更高,其在《游酢与闽学》一文中,详细论述了游酢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彰显的历史原因,其中一个段落是:“游酢这一系传人,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流传下来,但是游酢的一传弟子黄中却把游酢的理学精髓传给了朱熹。朱熹在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到邵武拜游酢门人与外甥黄中为师,黄中就把舅父游酢传来的洛学的真传传给朱熹。游酢的二传弟子胡宪在五夫里教朱熹学‘河南程氏之说’、儒家重要经典、诗文杂学。黄中、胡宪的传授,都使朱熹获得了源自于‘二程’洛学的游酢理学思想,为朱熹的博学和理学打下扎实的基础。”而最终,程先生这篇文章的结语是:“游酢载道南归,创立建州(即武夷山)理学之始。福建理学的道统即闽学,能与濂学、洛学、关学并称,实是从游酢开始的。因此,‘道南首’‘道南第一人’‘闽学鼻祖’是游酢,而不是杨时。”

正堂

游酢祠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南山镇凤池村。沿801县道上山,在山间行驶四十余公里,在山顶的一块坟地中看到了南山镇,在镇西约五公里处即是凤池村,在村的中心位置向一位老人请问游定夫祠的走法。老人听我所言笑了起来,说自己就是游定夫的后人。这真是意外的惊喜,于是立即向老人了解关于游酢的一些故事。老人坚持邀请到他家中一坐,因为他说家里有游酢的雕像。我问这个雕像是何时雕造者,他说我看后就知道了。

来到老人家中,他说自己叫游恒正,今年77岁,从游居敬算起,他是第14代。老人的家中陈设很是简单,正墙上挂着毛主席像,在像的下面有两个半尺高的小雕像,他指着其中一个青铜色的雕像说:这就是游定夫的雕像。我本以为他给我展示一件传家宝,然而眼前的这个小雕像则显然是刚做出不久,老人也承认这一点。我提出可否给他拍张照片,老人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抻了抻自己的衣服,站在了像前。

立雪亭在此院中

说话期间,司机在院里让人找来了村长,司机在院中向别人讲说着上级有关部门要拨4000万元的名人故居维修款,而我正是前来考察哪些地方值得拨款的人。我在路上就制止过他这样说,司机却坚称:如若不然,我就很难看到想看的东西。虽然其言也有些道理,但他的口气之大令我不安,真想打断他的狂吹。村长给某人打了个电话,告诉我说祠堂的管理者马上就到。谢过村长,开车出村,在大片的田地中远远看到了一片仿古建筑,走到近前,果真是要寻找的祠堂。

祠堂前面的广场很大,占地约十亩以上,正中的位置立着游酢的雕像,黑色的大理石基座上,刻着一个徽章状的图案,底下写着“福建省游酢文化研究会会徽”。连会徽都挂出来了,可见当地对其很是重视。

专门的会徽

雕像的背面即是祠堂的正门,两面的侧墙上写着“立雪程门”四个大字,旁边立着游定夫祠的文保牌,文保牌的背面详细列出了四周的保护范围,正门的匾额上写着“游定夫祠”,落款为“朱家溍书”。在这两千公里之外,突然看到朱老先生的字,备感亲切。我的书房其中一个堂号,就是出自朱家溍老夫子之手,睹字思人,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到故宫向他请教碑帖之事,他待人的那种和蔼谦逊,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

敲祠堂的门无人应答,正踌躇间,旁边一位骑自行车来的男士热情地问:“是村长让你们来的吧,我刚才回家吃饭去了。”边说话边打开了祠堂的侧门,司机笑着看了我一眼,我看出了他眼神中的得意,他似乎在跟我说:怎么样?我的办法很管用吧?

祠堂内有两进院落,第一进的门楣上写着“立雪程门”,抱柱上的对联为“立雪家声远,豸山世泽长”。屋的正亭摆列着许多木工家具及杂木,屋里堆着许多做好的长条凳,每条条凳的背面都写着“定夫祠堂”四个大字。

新修的石牌坊

第二进院落的正前方则为祠堂的正堂,为敞开式建筑,梁上挂着“广平堂”匾,正中为游酢坐像,我感觉坐像似乎是瓷制,游酢穿着绿袍,头戴黄帽,手中捧着红色的笏板。祠堂两侧的墙上悬挂着东南四贤的画像,还摆列着一些仿古的长矛剑戟,两侧的厢房摆列着一些祠堂的碑记,这些碑上都贴着宣纸,以拓碑的方式将字迹显出,这倒不失为一种保护与观赏相得益彰的好办法。

可能是村长打过招呼的缘故,祠堂管理者很是热心,带着我在祠堂到处观看,之后他又告诉我,离此处不远处还有游定夫书院,问我是否要去看,我说当然。出门上车,他说自己也拿着那里的钥匙,由其代管。

书院建造在离纪念馆约一公里远的坡地上,门楣上刻着“游定夫书院”字样,但是上面的竖匾却写着“敕建豸山书院”,上款为“宋嘉熙二年”,这可能是书院的正式名称。开门入内,正前方写着“南平游定夫书院简介”,详细介绍着书院的历史,然而这张简介却不知为何沾染了很多污渍,无法看清上面的字迹。

上面的匾额为“敕建豸山书院

书院院景

书院为两进院落,前厅占地面积有四五亩地大小,悬匾名“道南堂”。穿过此堂,进入第二进院落,匾额名“立雪堂”,神龛上端坐的游定夫的雕像,左右挂着的横匾分别有:理学元宗、西洛渊源、闽学鼻祖、理学先驱,前面的抱柱对联是“南从圣教续邹鲁之遗风,道绍程门怀游杨之立雪”,后面的一对是“八闽理学和风起,两岸文章甘露来”。

立雪程门

书院内静悄悄,这种无人打扰的感觉很是惬意,这时忽听到门轴的响声,进来一位二十岁上下的年轻女子,冲着我们笑了笑就进内继续拍照。我不知道她的来头,以为她跟管理者熟识,拍照完后走到门口,管理者却跟我说:“里面来了一位游客,我不能坐你的车前往立雪亭了。”他说着仔细地跟司机讲解着如何找到此处,原来是位游客,我对管理者的耐心由衷地佩服。

新修的立雪亭

亭中竖有此碑

在游定夫祠堂及书院之间一个山坡上,看到了一座大门,门旁的山道上立着一块碑,写着凤山寺,而大门的立柱上却刻着“南平市游定夫学校”。学校有门框而无铁门,正前方的影壁上绘着雷锋的头像,上五六级台阶沿此前行几十米即看到一个仿古小亭,小亭上悬挂有“立雪亭”三字。亭的正中有南平市教育局1992年所立石碑,上面刻有《立雪亭记》,详细讲解程门立雪的故事,碑的正面则刻着朱熹的诗句“道南首豸山学共龟山同立雪,理窟从洛水本归濂水引导源”,书写者为“省政协主席游德馨”。我猜测,这也应当是游酢的后人。小亭子的正中还挂着带着彩罩的日光灯,似乎跟亭子的古味儿略有冲突。

回望

游酢墓位于福建省建阳县麻沙镇长坪富垄村。在建阳县城内吃完饭,之后继续西行50公里,道路一直沿着一条不窄的小河蜿蜒前行,按地图的标注,此河名麻阳溪,我猜想应该是麻沙到建阳的一条河名。然而过了建阳之后,河水仍很宽广,所以麻沙并不是河水的源头,河岸两边是大量的烟田。全世界都在宣传着戒烟,而路边的广告却是鼓励着农民种烟叶。有时太多的悖论不能用理来推。

到长坪镇镇中左转,北行一公里,看到一座无栏杆的小桥,过桥西行300米即是富垄村。在村东左转驶向一条一车宽的土路,行200米即是路的尽头,尽头仍是一座一两百米高的小山,山之阴即是游酢陵园。

游酢墓

陵园依山而建,三进上坡。整个陵园均为重新修建者,首先是石牌坊,上行二十多个台阶,为过街亭,名为圆梦亭,亭的四根立柱上写着两副对联:“圆通天地心圣贤皆筑梦,梦遥乡头月宗族望团圆”,后两联为“圆达圣域开万世太平梦,梦返建阳立千秋祖业圆”。其每一句都嵌有圆和梦两字,读一遍又觉得并非是对联。

登上墓园的台阶,在墓园中很少见到每一台阶都是三段式:两边是青石,中间一段用的是一种仿印度红的花岗岩,远远望去,像是石阶上铺着一条红地毯。这与墓园的氛围不相谐,当然是否另有寓意我不知道。

奇特的形制

拾级而上,到第三进是小型庙宇式建筑,上书“文肃堂”三个篆字,门楣上书“立雪程门”,两边的对联是“闽北高风传理学,道南立雪仰程门”,两扇对开门分别彩绘着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庙门紧闭,看不到里面的情况,小祠前沿右边的路上行二十余步即是游酢之墓。

碑林

墓的形式跟蔡元定墓相似,也是用鹅卵石铺满整个墓丘,只是墓丘的正前方嵌着一块像宝瓶状的青石,不明何意,我猜想是原游酢墓上的旧件,因为墓后竖的碑写明此墓是2006年重修者,并且说明此墓是游酢与其夫人吕氏合葬墓。墓的左侧三米处立着一块小碑,上书“福神”,我不知道这是哪一位神,而蔡元定墓的右方却是土地神。在墓旁另立一神,此种制式我仅见这两个墓有。

各种字体的刻石

沿着墓左边的路下行,就走到了祠堂左边的小径,此小路两边立着十几块新树的碑林,看字体都是当代书法家的墨宝。我觉得墓园旁的碑林应当刻肃穆的字体,例如小篆、隶书、楷书等,以草书录碑应属帖的范畴,神韵有余而肃穆全无。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