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刻意寻找所谓的挫折机会,而是放开你的手,让孩子有机会面对生活中最真实的问题,并帮助他学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乐观面对挫折。

3岁的阳阳最近一不如意就会哭鼻子:搭的积木房子倒了,立刻气急败坏地大哭。喝汤洒到衣服上,没人埋怨他,他也要哭半天。跟小朋友比赛玩游戏,没拿第一就哭着说再也不玩了⋯⋯这心理脆弱的小孩,难免让妈妈感到焦虑:孩子怎么那么经不起挫折?怎么就没有那种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执着精神呢?

其实,很多父母都有跟阳阳妈妈一样的隐忧:孩子身强体健,头脑聪明,可偏偏性格脆弱。物质条件越来越优厚,而吃苦耐苦的意志力却越来越薄弱。听多了鼓励和夸奖,却受不了一丁点儿的批评。众星捧月、以自我为中心惯了,在被忽视和冷落的时候,表现失常……

为了强壮孩子的内心,增加他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智性,而“挫折教育”也随之成为最时髦的教育词汇之一。

可是,究竟什么是挫折教育?为什么有些孩子经历了所谓的“挫折教育”之后却没有任何长进,甚至有些倒退的现象?难道是我们误解了挫折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吗?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他需要的是方法和建议,而不是指令性的要求。当孩子们被困难打败的时候,他们需要的是对结果的客观分析。

挫折教育需要的是“放手”

鑫鑫从小由姥姥姥爷带大,分外娇惯,碰到一点点困难就撒娇耍赖。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鑫鑫妈妈觉得孩子应该“锻炼锻炼”,直接把孩子送到寄宿幼儿园,没想到孩子的自信和自理能力非但没有提高,脾气反而变得更加暴躁,这让鑫鑫妈妈非常困惑。

的确,一提起挫折教育,很多父母就会联想到让孩子吃苦,去野外、去寄宿学校,体验没有父母呵护的生活。还有父母觉得,挫折教育就是批评、罚站、不给吃饭,与孩子较劲,让孩子服输等。其实,这是对挫折教育最大的误区。

从心理学上讲,挫折是“当一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受到的障碍或干扰”。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会有大有小形形色色,而战胜挫折,最终迈向成功的种种经历,却是孩子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最让他受益无穷的体验。正是这种体验,造就了孩子直面困难和失败的信心。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容易心理脆弱?并非是挫折不够,而是父母过多的呵护,让他们失去了体验挫败、学习面对失败、直面困难的机会。等到父母发现了问题,再人为地给孩子制造“挫折”、灌输大道理的时候,只会让孩子感觉更加不知所措。

不必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挫折

躲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永远遇不到问题,也没有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挫折越多越好。事实上,只要父母愿意放手,自然发生在孩子生活中的困难已经足够了。对父母来说,最常见的误区是,一方面,在孩子正常的成长过程中,遮风挡雨,排除万难。另一方面,为了锻炼孩子强壮的心灵而另辟蹊径,刻意寻找所谓的挫折。

生活中,永远不缺的就是问题和困难,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在探索世界的最初几年时间里,小宝宝要遭遇数不清的挫折,抓不住自己最喜欢的那个球球,不能用积木搭一个完整的房子,在跑步比赛中得不到名次,不受其他小朋友的欢迎……而即使在最小的挫折——摔跤中,孩子也能学会一些什么。如果你在孩子摔跤前“及时”而“明智”地制止了他,那么他将来可能要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了解什么叫作摔跤的疼痛,怎样在遇到坎坷时聪明地躲开。

所以,能给孩子最好的挫折教育,不是刻意寻找所谓的挫折机会,再将事先想好的道理灌输给他,而是放开你的手,让孩子有机会面对生活中最真实的问题,并帮助他学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挫折教育与赏识教育并不对立

彤彤的妈妈一直赞同“赏识教育”,从来都给孩子正面的鼓励。但是,最近发现,小家伙上幼儿园后,特别经不起批评,老师批评两句,就委屈地大哭。姥姥说,这都是彤彤妈妈平时表扬的太多,给惯的。彤彤妈妈对自己的“赏识教育”也产生了疑惑。

这种情况非常多见,当过多的表扬、称赞和欣赏成为孩子抗挫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时,父母开始反思:我是否要像过去的父辈那样,对孩子严厉一点?也许批评多一点可以让他的心灵不那么脆弱?

其实,真正的“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并不冲突。“赏识教育”教你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点滴进步,去发现孩子的优点,而“挫折教育”则提醒你,赏识也要“实事求是”,要针对具体的事件和行为,而不是一味地盲目夸奖。

孩子经不起批评,不是“赏识教育”不对,而是“赏识”的方法不对,过于空泛的表扬,会让孩子一点点变得无法接受别人对他的任何批评,一遇到难办的问题,便习惯性地退缩。所以,父母要切记的是,对孩子的鼓励和赞扬,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表扬,才是有效的,可以增加孩子自信心,让他更有勇气、有信心面对各种挫折。

遇到挫折时,跟他在一起

不必刻意给孩子找苦吃,只需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而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该怎么做?

无论孩子遇到什么困难,或者处于什么样的挫折情境,都要让他知道,父母的爱都是无条件地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知道,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他需要的是方法和建议,而不是指令性的要求。当孩子被困难打败的时候,他需要的是对结果的客观分析。理解孩子受挫的情绪,肯定他难过的心情,表示你的支持,和他一起共同分析失败的原因,讨论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抗击挫败的自信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