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2月2日,清廷在太和殿举行了登基大典,年仅三岁的溥仪登基,成为清朝入关后第十位皇帝,年号宣统。

此时,清朝这艘行驶了272年的大船,已经快要沉没了。八年前,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在紫禁城内阅兵后,兴致勃勃的军官们穿过太和殿,轮流坐在宝座上合影留念。而这座宫殿、这把椅子的主人——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正在逃难的路上艰难跋涉。

多年以后,溥仪在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这样追忆自己登基的那个日子:“在大典之前,照章要先在中和殿接受领侍卫内大臣们的叩拜,然后再到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朝贺。我被他们折腾了半天,加上那天天气奇冷,因此当他们把我抬到太和殿,放到又高又大的宝座上的时候,早超过了我的耐性限度。我父亲单膝侧身跪在宝座下面,双手扶我,不叫我乱动,我却挣扎着哭喊:‘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父亲急得满头是汗。”载沣这样安慰溥仪,“快完了,就快要完了!”结果,载沣一语成谶,清朝真的快完了。三年后武昌城的一声枪响,终结了最后的封建王朝。这宝座,溥仪真的没有坐住。

清朝灭亡了,宝座却没有静静地安置在太和殿中。因为有人昧于走向共和的大势,重蹈了覆辙。他就是那个曾纵横捭阖,为清末海内第一人才的袁世凯。袁世凯做了终身大总统后,想更进步,称帝。

1915年,复辟帝制的活动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改年号、刻玉玺、造国旗、绣龙袍后,袁世凯觉得万事俱备,想要举行登基大典了。

登基大典的地点照例是在太和殿。或许是希望“洪宪王朝”有除旧布新的气象,袁世凯将太和殿“整修”一番。他首先命人将太和殿外蓝底金字门额上的满文抠掉,只剩下汉文;又将殿内乾隆皇帝题写的匾额“建极绥猷”及左右对联尽数拆掉。此外,袁氏还赶制了一把新龙椅。

新龙椅可谓中西合璧。它以楠木做成,椅背很高,座面很短,椅背中间是用白缎子绣成的“中华帝国”国徽。雕龙髹金屏风前摆上这么个不中不西的大椅,显得不伦不类,造型看起来也很不协调。据说是因为袁氏腿短,但又想显示“帝王气派”,因此将宝座打造成这般模样。

不仅如此,袁世凯还将他的新龙椅向北移动了两米。太和殿宝座正上方是“盘龙藻井”,藻井上刻着一条龙,龙嘴里叼着一个闪亮的圆球,被称为“轩辕镜”。据说它是“轩辕氏”制造的,用来分辨真假天子。如果镜下坐着的是假天子,那么龙嘴就会张开,轩辕镜落下将他砸死。袁世凯称帝,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坐在轩辕镜下,他难免内心惴惴。于是袁氏龙椅移开轩辕镜的打击范围,袁世凯的内心也能有些许平静。

然而仅仅八十三天,袁世凯的皇帝梦就破灭了。还没来得及登上他那“中西合璧”的宝座,他就被迫取消帝制,在全国声讨中郁郁而终。袁世凯垮台后,他当年制作的龙椅,却在太和殿里一直保留了数十年。由于时间仓促,这把龙椅的材料和工艺都十分粗糙,多年以后那个白缎绣成的“国徽“因时日久远渐渐开裂,人们发现里面露出的竟是稻草!而原来的那把太和殿宝座,却不知被扔在哪个角落,再也找不到了。从顶礼膜拜的权力符号,到废物堆中的垃圾,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袁世凯的复辟闹剧,彻底将皇权埋葬了。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