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对外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双一流”计划成为很多高校密切关心的问题。今日,教育部正式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包括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见文末)在“双一流”名单正式公布之前,各有关高校其实就已经拿出了建设“双一流”的计划。日前,《知识分子·教育观察》栏目主持人,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曾以双一流与高校建设为主题,采访了一些高校的校长,以下为部分采访内容节选。

●●●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院士:“985”“211”工程功大于过,“双一流”建设工程目标更为明确。不扎根中国,世界一流是没有意义的。

陈志文:在“双一流”建设之前还有“985”、“211”工程,有一些争议,您怎么看待这两项工程的?

胡海岩:我认为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国家作出决定,重点来建设一批高校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回想“985”,尤其是“211”实施之前,中国的高校当时所处的环境是非常之悲惨。你要在20年前回望当时高等教育发展的局面,如果再不实施像“985”“211”这样的工程去重点支持一批学校,然后引起社会的关注,吸引更多资金来加强高等教育建设,那中国高等教育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所以,我绝对是一个支持者。当然,由于它只建设了很少的一部分学科和一部分学校,大部分学校没有受益,所以我想反对的声音可能会很强。甚至如果投票的话,投反对票的人可能都会超过半数。但是,我想不仅仅是这仅有的学校受益了,它也对其他学校起了带动作用。另外,它对于确保我们国家完成当时所确定的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这个目标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让我体会“双一流”建设工程和“985”“211”工程不同之处的话,我认为其目标定位更加明确了,因为当年的“985”“211”只是比较笼统的讲要如何提升水平。但是,现在“双一流”建设工程都是有具体的时间表的,包括什么时候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也就是说,不再像当年是一句口号了,当年如果说是在20年前,让中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大家肯定要笑,现在肯定不是口号了。对北京理工大学来讲的话,就是说每一个时间结点的任务目标,我们都是经过认真研究,认为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对我们来讲,我想可能最常用的那句话还是叫做“扎根中国、世界一流”。如果没有扎根中国,世界一流便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不久前,我也在一个论坛上发表了我的观点,就是说要用三把尺子来度量“双一流”——一把尺子是叫高等教育的规律,一把尺子是人民的满意,还一把尺子就是说大学作为一个师生的共同体,它追求的是学术。

陈志文:“双一流”工程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师资人才建设,各校也爆发了人才大战。在人才引进与建设上,你们是如何考虑的?

胡海岩:这件事情既有长远的考虑,又有现实的考虑。如果从长远考虑的话,我认为一流大学应该培养出很多的一流人才,她不用太着急去抢,可以用培养出的一流人才跟别的大学去交换。因为我自己也感受到,你自己培养的人才如果不到外面去走一走、看一看、历练一下的话,他的视野是不够宽广的。但从现实考虑的话,现在我们毕竟和世界一流大学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大家就千方百计要从世界名校引进人才,不管是华裔的还是外籍的,只要是优秀我们都想要,就想有一个快速提升。对这种做法我肯定是不会反对的,但是我同时又经常跟我们很多同事谈我的观点——要立足于长远,立足于自己怎么能够培养出人才来。如果你太追求这样的短期效益,那就和教育规律是相悖的。所以,我校近年来引进的人才也有很多就是我们的毕业生,他们到海外去读博士,然后又工作一段时间再回来,他有北京理工大学的基因,经过在其他名校的开拓视野、提升能力以后再回来,更加适合于我们这片土壤。

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院士 : 以国际化撬动双一流,“一流科研团队、一流科学家、一流教学团队”将使化工大学奔向“双一流”。

陈志文:现在,国家推动了“双一流”建设工程。在某种程度上,她给特色鲜明的高校一个更大发展的机会,您是怎么看的?

谭天伟:确实是这样,“双一流”从名称上你就可以看出来,其是要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在国际舞台上竞争。当然,这其中有两层的含义,第一层含义为中国特色,第二层含义为国际一流。中国特色以我的理解,其一为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其二是要为中国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我校这所以理工为特色的大学来看,就是能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服务,而不仅仅是发表一些文章。我们这样的一所学校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也有一定基础,这本身就是我们的特色。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比如,结合国家的重大需求,过去我校在行业里做的横向课题特别多,在行业内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力。现在我们要“拧成一股绳”,这一次我校的“双一流”建设配套办法——“一流科研团队、一流科学家、一流教学团队”都启动了。一流科研团队就是围绕着国家重大需求,形成团队作战,因为高校过去的评价机制以个人为单位,或者小课题组的这种方式。这种方式解决重大问题是不行的,重大问题必须以团队为建制来攻克。但是团队怎么来考评,这在过去一直是难题。比如在团队中,有的人是出去冲锋上阵去“拿钱的”,还有的人具体去做工业化的,还有的人做服务支撑的。在过去,这种团队都是个人考评,所以作为支撑人员来讲,他的积极性不高——跟着你干,他自己上不了场。我们现在就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不对个体做考评。我就对你的团队进行考评,然后把绩效都交给团队负责人,让他根据每个人贡献的大小来评断,这样我们就打破了过去的身份界限。现在,团队中做服务支撑的人绩效可能比一个教授还高。

关于一流科学家的方面,我认为这是面向国家的需求,我们要面向国际一流。什么叫国际一流?那必须在国际平台上进行参照比对,大家共同认可的。比如,获得诺贝尔奖、菲尔茨奖这种国际上公认的大奖。另外,高水平文章及其被引用的情况、其他人认可你开辟的某个新的专业领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流科学家就是要做国际最前沿的东西,你的文章要发表在最顶尖的刊物,你要引领一个领域或是方向。

但是,我觉得你仅出一批国际一流的成果不行,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要加力。人才培养方面难以衡量,周期比较长,影响因素又比较多。比如,实行的教学改革怎样才能确认有效?因为真正看出有效要在学生毕业后体现在未来他的工作之中。我们经常说培养了多少杰出的校友,但是大家不应该忘了现在的杰出校友实际上是以前培养的,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是有滞后性的。因此,这也是教育最难衡量的原因,国外也一样。国外一般评价教育状况就会说培养了多少校友,但事实上他并不表示当下,而是表示之前的效果。

当然,它也有一个传承的问题,很多杰出的大学都有一些非常好的传统。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这一方面如何衡量,肯定是一个挑战。面对这个挑战,我校以“一流教学团队”来破解。在培养人才方面,我认为首先是看有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且,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课堂中采用的互动研讨方式能够培养学生敢于置疑的能力,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效果就非常好,因而我觉得课上的时间不能全都是教师讲课的形式。现在的信息手段发展到这种程度,我认为教师的PPT、讲稿、书都可以直接给学生,而应把课堂上应有的更多的时间放在讨论方面。教育的真谛就在于课堂上的教师和一个个学生进行互动,这样才能成为一流的教学团队。

陈志文:双一流建设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师资队伍建设,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谭天伟:中国实现双一流最大的抓手还是师资队伍。现在来看,我们跟国外高校的差距最大的方面绝对是师资队伍。不单是我们这样的学校,就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样的学校,它跟国外前10名的一流大学差距最大的方面也是师资队伍。因此,我觉得我们中国“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就是师资队伍建设。如果哪天哪所院校,它某一领域的师资队伍是国际上最强的,对于相关学科的人来讲,它一定就是一所一流大学。

具体到落实方面,我认为突破口和抓手就是国际化。我记得当时我就提出来了“2111”,一个2,后头3个1。2代表的就是我们学校一定要打开国外有重大意义的两个合作基地,一个在美洲,一个在欧洲。3个1分别为每一个学院都要和国外一所实质性的、对口的一流大学里的院和系进行合作;每一位教授都要与国外知名教授进行合作,合作方式包括联合发表文章、联合申请项目、人才培养等;我们每年有出国经历的学生增加1%。国际化最终的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开阔视野,我认为视野有多宽,事业就能走多远。过去我们这样的行业学校,由于学科面窄,大家都是小富即安的状态。一旦有些项目,日子过的还不错,一来二去就消磨了上进心,以至于不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2012年,我们暑期搞了国际论坛,每一个学院都要请10个以上的海外知名专家,每个学院都要搞一个论坛,先把氛围造起来,将老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那开始就有了国际合作办学的热潮,成立了第一个联合实验室。紧接着,我趁热打铁,在2013年的下半年去了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几所学校一起协同建设了国际软物质中心。这个中心的成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把海外最有名的教授,请到了在北京化工大学来搞科学研究,他可以出一流的成果。而且,他还能跟我校的学生和老师进行互动,在这方面意义更为重大。

另外,刚好2014年下半年的时候,北京市有搞高精尖中心的想法。我们邀请了北京市委的领导来我校搞调研,借此机会也宣传了一下我们的中心。因此,在2015年第一批北京启动的高精尖中心就有我们学校。当年北京市就支持了我们1个亿的资金,这样连续支持就至少有几个亿。而且,每年经费中的70%,即7千万是人员经费,我们已经用经费聘了6个院士、5个“千人”。这样,我们高国际水平的团队就起来了,把师资队伍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在最顶级的国际刊物上已经发表文章了,当然这只是一个结果,而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把这些国际一流的人才吸引来之后,虽然他们并不能全职在我校任职,但他们必须在我这里讲课、搞科研。另外,我还给每一位大牌专家提了要求,你必须要给我引进一个“青年千人”水平的人。这样陆陆续续的,他们又推荐了一批年轻的全职英才。

在国际化方面,我们也在沙特等国家建立了联合中心,在国外我们也要落地,把我们的技术慢慢向国外转移,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不能再张嘴哈佛,闭嘴牛津、剑桥”了,“特色鲜明,你还得干你的老本行。”

陈志文:国家现正推进“双一流”建设,您与北京林大是如何看待的?

宋维明:过去我校是211,985的资格没有拿到(985主要针对综合大学)。“双一流”的提出,我觉得和过去都不一样。但是,我还是觉得如果没有211,就绝对没有中国高校这些年学科的发展,211有着历史性的贡献。可以说“双一流”是继211之后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变跟随的现实状况——中国高等教育不能再跟随别人发展,也不能天天张嘴就是哈佛,闭嘴就是牛津、剑桥,得创造中国自己的世界一流大学。“双一流”分成两个层次,一个是一流大学,一个是一流学科。我们要创造自己的高等教育高地。

现在“双一流”建设对我校来讲恰恰是一个特别关键的时期,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的战略背景下,这和我们社会整体发展阶段也是相吻合的。一段时间的高速工业化使得我国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失衡,现在的领导人对这种情况非常重视,所提出的关于林业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新论断非常多。而且也提出在建设北京副中心和雄安特区时要生态优先。

面对新形势,我们要把学科建设得最强,而且要把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融进来使之更有特色。我们有自己的办学定位——国际知名、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这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而国际一流学科恰恰体现的就是这一点。国际知名,你得是世界一流;特色鲜明,你还得干你的老本行,你不能说毫无基础地明天去造飞机。

林学和风景园林学是我们的优势。风景园林学虽然是新兴的,但是这个学科的历史并不短——1952年建校就有风景园林专业。但是其作为一级学科,还是2014年的事情。第一次参加评估,该学科就拿第一,第二是清华大学,第三是同济大学。可以说,这个成绩的取得含金量非常高,我们已经把她作为旗帜性的学科。然后在这个旗帜学科的带领下,有一批支撑这个旗帜的基础。我不会跟我们同类学校去比,一定要上升到一个垄断性的位置上去。尤其是这个学校处在北京,在北京办学,用不着使多大劲,照样有吃有喝地往前走。但是你要想真正办出一个有特色的大学,那就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战略设计。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按学校代码排序)

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

1. A类36所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2. B类6所

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西藏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按学校代码排序)

北京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艺术学理论、现代语言学、语言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商业与管理、社会政策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清华大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会计与金融、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与运筹学、现代语言学

北京交通大学:系统科学

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自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林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 药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戏剧与影视学、语言学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应用经济学(自定)

外交学院:政治学(自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自定)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学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自定)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设计学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

南开大学: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天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自定)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自定)

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自定)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内蒙古大学:生物学(自定)

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自定)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

东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定)

吉林大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延边大学:外国语言文学(自定)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

东北农业大学:畜牧学(自定)

东北林业大学:林业工程、林学

复旦大学:哲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现代语言学

同济大学: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艺术与设计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电子电气工程、商业与管理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药学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学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

上海大学:机械工程(自定)

南京大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

南京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河海大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江南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

浙江大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园艺学、植物保护、基础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

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自定)

厦门大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

福州大学:化学(自定)

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山东大学:数学、化学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水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郑州大学:临床医学(自定)、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化学(自定)

河南大学:生物学

武汉大学: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自定)

湖南大学:化学、机械工程

中南大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自定)

中山大学: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 工商管理

暨南大学:药学(自定)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

海南大学:作物学(自定)

广西大学:土木工程(自定)

四川大学: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自定)、电气工程(自定)、土木工程(自定)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学

四川农业大学:作物学(自定)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西南大学:生物学

西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自定)

贵州大学:植物保护(自定)

云南大学:民族学、生态学

西藏大学:生态学(自定)

西北大学:地质学

西安交通大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自定)

兰州大学: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

青海大学:生态学(自定)

宁夏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定)、化学(自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定)

石河子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宁波大学:力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

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自定)

注:

1. 不加(自定)标示的学科,是根据“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确定的标准而认定的学科;

2. 加(自定)标示的学科,是根据“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建议由高校自主确定的学科;

3. 高校建设方案中的自主建设学科按照专家委员会的咨询建议修改后由高校自行公布。

小调查:你所在的或就读过的大学或专业上榜“双一流”名单了吗?关于这份名单,你想说啥?欢迎给我们留言。

(致歉说明:9月19日《知识分子》刊发的《朱邦芬:回归后杨振宁先生所做的五项贡献》一文原发表于《物理》杂志第9期,原文链接:http://wuli.ac.cn/CN/abstract/abstract70869.shtml 因编辑疏忽,遗漏了文章发表的信息,特此致歉。)

制版编辑:斯嘉丽丨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