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场上的物件真是很多很多,但是真的不能确保每一件都是真品,也不能确保每一件都有上升空间。小四介绍一些物件,只不过在介绍的同时,让自己多了解一些。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菱口盘

尺寸 直径34cm 估价 RMB  900,000-1,500,000

盘口呈盛开的十二瓣菱花形,撇口折沿,浅弧腹,矮圈足。胎体厚重坚实,施釉肥腴,釉色白中泛青。通体以青花为饰,盘心饰六朵缠枝花卉,有牡丹、山茶、芍药、西蕃莲等,内外壁绘十二式折枝花卉,计有萱草、栀子、芍药、荷花、水仙、山茶、月季、牡丹、石榴、菊花等边沿绘缠枝花卉纹,均以小笔触勾勒,浓淡深浅,一如水墨作画,表现力极强。青花发色明快,浓淡有致,釉面纹饰有自然形成的结晶斑点,即是使用进口青料“苏麻离青”所形成之“铁锈斑”效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为永乐官窑青花最具代表性器物之一。

本件器物造型美观,制作精细,画工精美,相似者可参照孙瀛洲先生捐献给故宫博物院之藏品。此类大盘器型始见于元代,非中国传统瓷器造型,而与中亚陶器及金属制大盘十分相似,应为适应中亚伊斯兰国家需要所制,是当地贵族围坐吃抓饭之宴饮佳器。其口沿边饰的缠枝花卉纹更见浓郁的中东伊斯兰艺术之风格。当时不止景德镇御器厂一处烧制,龙泉窑亦曾烧制与此器形、纹饰一致的各式大盘。元至明初中西海陆文化贸易交通发达。永乐朝郑和下西洋,极一时之盛,故其不但是陶瓷史中的重器,也堪称中西交流的宝贵见证。

此类盘的口沿纹饰有两种,一为常见的海水波涛纹,二即此盘的缠枝花卉纹。后者明显带有中东伊斯兰装饰意味,较为少见。相同品种见有1976年茧山龙泉堂出版《龙泉集芳》,252页,图版763号;另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1982年台北出版《明代初年瓷器特展目录》,102页,图版37号。玫茵堂收藏有一件明永乐青花花卉菱口大盘于拍品造型尺寸纹饰近似,可资比较。

清雍正 青花花卉纹花浇

尺寸 高21.5cm 估价 RMB  850,000-1,000,000

花浇敞口有流,细长颈,斜肩,鼓腹,圈足,颈、肩之间连有曲柄,曲柄线条流畅。通体青花装饰,整器口沿下一周变形云头纹,颈部中央绘朵花纹,下段绘缠枝莲纹和几道弦纹。肩部绘卷叶纹和菊瓣纹,腹部绘花卉纹,近足处绘菊瓣纹。造型规整,胎骨坚质细腻,釉色均匀且精细,釉质光润。足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

花浇器形独特,源可远溯中东金属器。明初永乐年间,艺匠以瓷质仿中东器形。至清之时,中东金属的直接影响较少,疑以明初花浇作底本,仿造相类花浇,或带执柄。明御窑遗址永乐遗存中,有一甜白方流直颈花浇,可资比对。

清乾隆 窑变釉贯耳瓶

尺寸 高30cm 估价 RMB  550,000-650,000

其口呈海棠形,颈部两侧饰贯耳,腹部下垂,两面分饰桃形凸起,下承圈足,整器造型端庄挺拔、古朴大气。瓶通体施窑变釉,釉面遍布开片,釉汁厚斑斓,红蓝两色,交织相融,灿若晚霞。瓶底心阴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本品釉色仿自宋代五大名窑之钧瓷。窑变釉色彩斑澜,千种风姿,万般异彩。借用唐诗来形容窑变釉恰如其分,“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峪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

清乾隆 豆青釉双螭耳洗

尺寸 直径12.7cm 估价 RMB  400,000-450,000

满施莹润肥厚青釉,口呈椭圆形,口沿外侈,向下愈收直至底。洗底平,下有四个云板足。器身上对仗趴伏两只螭龙为耳,身躯拱窿,两前爪扒握口沿,两后足撑点器腹,双尾分叉两边,动态十足,颇有气势。

清 青花缠枝莲开光瑞果纹执壶

尺寸 高29.5cm 估价 RMB  350,000-450,000

本品执壶壶身呈玉壶春瓶式样,腹一侧设长弯流,流与颈之间以云形板连接,美观实用,设计巧妙,另一侧置曲形柄,上附圆形小系,原为牵缚壶盖之用,柄下部加以三乳钉装饰,器型线条复杂多变,雍容秀美。通体以青花绘就,层次丰富,布局得宜,毫无繁缛之感。颈部饰折枝茶花与卷草纹,腹部前后对称装饰菱形开光,内绘折枝瑞果纹饰,寓意吉祥,圈足外墙饰以波涛纹,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其青花画法着力师法永宣笔意,工丽细致,花纹浓艳出重笔点染,以模仿明初“苏尼勃青”料铁褐斑沉淀的效果,效果极佳,凝重妍丽,苍雅雄劲,一如水墨,所绘诸花笔触细腻,气韵流畅,秀美而不失浑厚,壶身上秀下实,稳重典雅。

此式执壶原型为西亚波斯银制执壶,后经永乐御窑化裁为此充满异域风情的青花瓷壶。雍干二帝对永宣青花的苍雅深沉极为倾慕,曾多次亲命景德镇御窑厂仿烧,此式执壶既是乾隆御窑摹仿永乐青花执壶原样而制,颇得永乐御瓷纤巧柔美之风姿神韵。

本品属于清宫御瓷之经典品类,为每年必烧的“大运”琢器之一,首见于乾隆早期,盛行于嘉道二朝,止烧于道光二十五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原名为“仿宣窑青花仙桃盖执壶”,因清代宫廷对永乐宣德青花无法区分,概以宣窑呼之。此式执壶在乾隆前期每年烧造约有五六对,乾隆后期至嘉庆一朝则保持在四对以内,入道光朝之后,每年仅烧三、四件。当中制作最精者当推乾隆所烧之物。本品属于乾隆朝同类的上佳之作,保存完美,殊为可贵。传世品中带盖者,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香港艺术馆都有收藏。

清雍正 斗彩缠枝莲纹盘

尺寸 直径16cm 估价 RMB  300,000-350,000

雍窑斗彩素以彩料清雅,绘工精巧而冠绝一时,正如《饮流斋说瓷》所评:“(斗彩)康雍至精,若人物、若花卉、若鸟兽,均异采发越、清雅可爱……足为清供雅品,弥可宝贵也。”此时御窑厂之斗彩瓷作,不但以仿明成化斗彩为能事,而且积极借鉴西方“巴洛克”、“洛可可”艺术风格的绘画手法和纹样,本品即为一例。此盘敞口弧壁,下承圈足,造型简洁。胎体轻薄,胎质精实,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闪青,莹润如玉。口沿及内底各饰青花弦纹两道,碗心绘斗彩折枝莲纹,红莲盛开,绿叶翻卷,绘画严谨。外壁满绘缠枝花卉图案,以青花勾画枝蔓,绿彩填涂翠叶,矾红描绘花瓣,花蕊则以釉下青花与釉上黄、绿二色点缀,青花艳丽,彩釉典雅,为雍正时期斗彩瓷器的典型风格。

清道光 斗彩缠枝花八宝碗

尺寸 直径20cm 估价 RMB  250,000-350,000

此碗敞口弧腹,腰部敛收,下承圈足,故称折腰碗。外壁饰有有石竹花、荷花、鬼脸花和蝴蝶兰等花卉所组成的缠枝花卉纹,近足处饰如意头一周,碗内壁装饰暗八仙纹饰,碗心则做花瓣形开光,以莲叶、莲花、桃实相拥而就。胎质细腻,釉彩俱精,款书严整规范。

清代时期的斗彩瓷器主要集中在清三代时期,其中雍正时期烧出的斗彩瓷器非常接近成化时期的瓷器,但是到清朝的后期斗彩瓷器的制作量就很少了,并且质也比清三代逊色很多,因为清宫内主要集中于粉彩和珐琅彩的制作,道光时期的斗彩瓷器也有,但颜色就是很一般了。

清嘉庆 仿汝釉三足洗

尺寸 直径20.5cm 估价 RMB  170,000-200,000

仿汝釉指明清时期为仿制宋代汝窑青瓷的釉色、釉质和装饰风格而产生的一种瓷器。清朝雍正仿汝窑最为成功。雍正官仿是根据内府所藏宋汝,按图索骥,严格按照原器型和釉色来进行仿烧,但现在根据两组器物对比,宋代汝窑器釉面厚而失透,器表温润平滑,少有棕眼,绝大多数雍正仿品釉面为天青色,但釉色匀净光润透亮,釉面多有棕眼,开细小纹片,类似蟹爪纹,缺乏汝瓷蕴藉沉静的神韵。清代中后期仿汝窑仅仅只有嘉庆、道光两朝生产。嘉庆仿汝窑不如雍正那么光润,但是也不是宋汝窑那种无光釉。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