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其中两幅都出自宋徽宗年间,一幅就是红遍世界的《清明上河图》,而另一幅是只在丹青绘者间传颂的《千里江山图》。相比之下《千里江山图》更得艺术天才宋徽宗的喜爱,远超于《清明上河图》在他心里的地位。

清明上河图

那么,为什么妇孺皆知的却是《清明上河图》呢?

《清明上河图》局部

在一定意义上,《清明上河图》超越了时空,他所描绘的汴梁之繁华,给了我们见证当时盛世之景的机会,因此可以说它战胜了时间印证了历史的不朽。

《清明上河图》是风俗人情,但存艺者之心少。欧阳修曾经说过,“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清明上河图》中便没有这份画工之艺,这并不是贬义,只是风格有所不同。这可能也与作者张择端的出身有关,从小读书求学,满腹的才华,同时深受儒家思想的感染,有着入仕的愿望。有人说,可以从《清明上河图》中看到他忧国忧民的感情,看到他对世俗的关照。

《千里江山图》局部

如果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现实主义作品,那《千里江山图》就是一幅浪漫主义作品。这可能也是《千里江山图》不如《清明上河图》火的原因,因为后者的艺术性更强一些,所以主要是在丹青绘者之间流传。而《清明上河图》除了艺术性,更重要的是它是研究北宋繁华市井的重要作品。当然,这两幅作品不相上下,也无从比较优劣,因为它们是完全不同的风格。

《千里江山图》

但《清明上河图》实际上并没有画出宋徽宗心里的江山,因为宋徽宗信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爱好笔墨丹青,《清明上河图》中的描绘太细致入微了。而《千里江山图》中却是十分浪漫的描绘,这正戳到了宋徽宗的心里,“眼中的江山就是心里的江湖”。因此二者在宋徽宗心里,自然是《千里江山图》更爱一点,《清明上河图》对于宋徽宗来说,每一笔都太实在了。

宋徽宗《瑞鹤图》

这两幅作品可谓是宋徽宗生命里最重要的两幅作品,也算是映射了宋徽宗的心路历程——从江山到江湖。宋徽宗于宣和七年退位让国,而这一转折对于他来说,就如同《清明上河图》的世俗烟火到《千里江山图》的山水林泉。

《千里江山图》全卷

18岁的王希孟眼中的江山是那连绵的群山,还有浩瀚的江河湖水,亭台楼阁、茅居村社,也有渔船、飞鸟、旅人。他笔墨中的情趣与张择端大相径庭。同时,《千里江山图》的色彩也极为丰富,他继承了隋唐的“青山绿水”的画法,也就是用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为主,既作装饰又带有适当的夸张。这幅画以青绿为主,在蓝绿间寻求变化,同时加一些赭色来衬托画面的层次感,展现了北宋山水林泉中的江湖之景。

作《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用了一辈子,《千里江山图》也同样耗尽了王希孟的一生。只不过前者是烛火燃尽的积累,后者是瞬间的凝固。王希孟18岁就创作出了《千里江山图》,还没被世故过多沾染的少年,艺术创作也还没有被礼法教化,整幅作品是一种出世的超脱。陈丹青在《陌生的经验——陈丹青艺术讲稿》开篇中就说到:“十八岁的王希孟以其新鲜、好奇的眼光观察世界,创造了容纳千里江山的长卷,让稍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王振鹏的《江山揽胜图》黯然失色。”《千里江山图》是怀揣一颗“赤子”之心看这个世界,有着年轻的不羁和浪漫的情怀。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