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

当您完整的读完这篇短文,是不是有一种憋闷的感觉?我们被一句断章取义的成语给愚弄了。

在大自然中,人是极其渺小的。因此,在对自然的认识与斗争的过程中,每个智力健全的人都是“杞人”,只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所“忧”不同而已。因为“忧天”,才会去寻求答案;因为“忧天”,社会才在不断进步。

几千年来,我们都在嘲笑“杞人”,其实都是在嘲笑自己,在嘲笑质疑的精神。虽然现在科技很发达,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仍然是初步的,对宇宙的不安全感仍然是强烈存在的。“杞人”的不安全感,来自古人对宇宙的无知。这个无知不是不想知,而是条件所限不能知,需要有人来解惑。杞人之忧,在今天是同样存在的。

《列子》这则故事,就是一篇释疑解惑的科普文章,本意是要分享自己对宇宙的认识。文中的杞人不是愚蠢的化身,而是一个对大自然充满疑虑、想要探明真相的智者,在他的身上,闪耀的是处于蒙昧时代的渴求之光。这个杞人,就是上古时期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杞人之忧,乃上古地球人的共同之忧。“忧杞人之忧者”,乃“杞人”中最早的醒悟者、最早的教育者。

在听了“忧杞人之忧者”的解释后,杞人舍然大喜,大彻大悟了,人类就朝前迈进了一步。如果在听了“忧杞人之忧者”的解释后,杞人仍在“忧天”,那才是一个强迫症患者,可以被嘲笑了。

而这个“杞人”显然不是。在这里,作者只是假托了一个“杞人”,通过给“杞人”的释疑把自己对宇宙的认识告诉世人,而并非是只把他嘲弄一下。

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不断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有的人都是“杞人”,最后又都成了“忧杞人之忧者”。故此,“杞人”是可爱的,“忧杞人之忧者”是可敬的。是他们共同推进了文明的进程和科技的创新。

人最可怕的是没有怀疑、缺乏怀疑;没有敬畏、缺乏敬畏。

至今,“杞人忧天”还被看作是“不必要的或毫无根据的忧虑”的代名词,实是今人的愚蠢。今人将《列子》里这篇文章截为两段,并过分强调了“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这一段,使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误以为“杞人”一直在忧天,一直是个蠢蛋。实是对杞人的冤枉,也是对质疑精神的冤枉。

细思之,我们教育者面对的就是“杞人”。“杞人之忧”,实乃教育之契机。能够抓住这个契机实施教育,效果是事半功倍的。所以,教育者,请不要嘲笑“杞人”、放弃“杞人”,而要做一个“忧杞人之忧者”。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