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学者|古莲子开启的科研人生——王继纵

人物简介

图片丨王继纵博士

王继纵博士,本科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期间连续三届荣获“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和“优秀学生”称号;并取得“中国海洋大学2011届优秀毕业生”和“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课业之余,王继纵还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并获得了“第29届奥帆赛志愿服务城市奖章”、“第29届奥帆赛优秀志愿者”及“社会实践奖学金”。本科毕业后怀着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王继纵被保送至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柴继杰教授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其主要研究领域为1)植物肽类激素及其受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2)水稻抗真菌免疫受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3)植物NLR型免疫受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扎实的科研技能和敏锐的科研思维使得王继纵在科研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取得了诸多突破。博士期间在Nature、Structure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数篇研究论文,并获得了2015年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拜耳”科学研究一等奖学金以及2016年度第21届清华大学“学术新秀”、“生命中心生命科学研究一等奖”和“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博士毕业后,王继纵选择继续留在柴继杰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于2016年10月加入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卓越学者”项目,博士后期间,在“小分子与蛋白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中以第六完成人身份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古莲子启蒙科研心

王继纵博士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中考时便取得了“莒南县第一名”、“临沂市第九名”的骄绩,高中阶段为弥补初中竞赛成绩不佳的遗憾而沉醉于自我的竞赛训练,并取得了“全国高中生物联赛山东省二等奖”、“数学联赛山东省一等奖”和“物理竞赛全国三等奖”的成绩。对生命科学的热爱便萌芽于自己的中学时代,记得在一篇说明文中,王继纵了解到泥土中沉睡千年的古莲子可以在现代生物技术的作用下再次破土而出,萌发生长。莲子于淤泥之中千年不烂,经生物作用而孕育新生,继而亭亭如盖。生命是何其神秘,何其伟大?生命力又是何其顽强、何其惊人?天地萌生万物,总是赋予其惊人的求生力量,这种力量大到令人动容,让人震撼。王继纵开始思考,如果将相关生物技术移植于动物和人类,那又会发生怎样的奇迹?于是,对生命科学的向往和好奇开始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渐渐地成长为立志于科研的参天大树。如今,王继纵在科研的道路上矢志以求,躬耕不息,其形其色日渐蔚然成观。

其所从事的植物肽类激素研究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研究领域,相关的结构生物学研究还基本处于空白,王继纵的研究成果在当时首次揭示了植物肽类激素结合其受体的复合物结构,并具体阐明了植物肽类激素工作的分子机理,该项研究有力地填补了本领域的空白,相关成果发表在世界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此外,其所从事的水稻抗真菌免疫受体的研究成果,作为首个植物受体蛋白形式的免疫模式识别受体的结构,具有很高的创新意义,相关成果发表在专业杂志。富有创新性和启示意义的科学发现令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心向往之,“我的科研理想便是沉浸在自己喜欢并且感兴趣的研究领域里,探索生命的奥秘,揭示每一个神秘所在。”

璀璨的结构生物学

在生物学的浩瀚星河中,结构生物学作为其中璀璨的一颗,深深地吸引着王继纵,在谈及为什么选择结构生物学进行研究时,王继纵给出了详实而清晰的答案。

首先,基于结构生物学的基本功能特点来讲,结构生物学无疑是直观而清晰的。它是对一个生物学分子机制最直观、最具体的揭示和阐明,因为它可以让你直接看到生物大分子是如何在一起,又如何协同合作从而改变自身的样子来完成一个生物学过程;同时,结构生物学还具有准确而无误的特点,对比于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它们一般是利用间接的手段(或者说数据)来展示生物学过程的分子机制,这样有时候难免研究结论会被过度放大而失真,而结构生物学则是直接的展示,相对实验结果更加准确;此外,结构生物学还具有证据力度最强的特点,一般来讲,一个生物学过程是由遗传学或者生物化学起始的,之后再借由各种生物化学证据来进行验证,往往最终再由结构生物学证据来一锤定音,它是对一个生物学过程的最有力验证和最具体描述,甚至是完美的终结。

其次,基于结构生物学的理论启发性和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来谈:一个结构的解析,除了具体的描述、准确的验证,往往还有对下游或者上游生物学过程分子机理的暗示和启发,这也是结构生物学最美妙的功能之一,因为启示、发现和验证,才是科学研究最美好的过程所在。此外,基于重要结构的药物设计和靶点设计,会使得理论成果的转化变得更加快速和现实,这也是结构生物学所具备的重大优势所在。

科研需有静气平心

科学研究是一个探索未知领域、揭开神秘面纱的过程,在探索发现的旅途中必然不会是晴空万里的一帆风顺,相反,那是一条满布荆棘掺杂着困难与失望的泥泞之路,但是当你踏遍千山万水,终于碰触到事物的本质真理的那一刻,满腹成功的喜悦将化作无可替代的欢乐。

科学研究好比莲子从破壳而出到绿荷红蕖的过程,前文提到沉睡千年的古莲子可以在现代生物技术的作用下再次萌发生长,其实即便是生机勃勃的“今莲子”要想“一一风荷举”也需四年之久。季羡林在其著名的《清塘荷韵》中讲到,自己将友人从洪湖带来的几颗莲子投入楼前清塘,第一年、第二年,在引颈翘首般地祈盼中,池塘水面却波光如镜,毫无荷影芳踪;第三年奇迹出现了,在投莲子的地方突然冒出了几片圆圆的可怜兮兮的叶子,细弱而单薄;直到第四年,在经历了漫长的荒凉之后,终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科学研究亦是如此,抱持一颗静气平心,满怀希望地耕耘努力,即便寒冬之下万迹绝踪,莲子依然扎根于深水的淤泥里,悄悄生长,默默蔓延。所以,做科研要有沉淀的耐心和百折不挠的勇气,坚持下去,终会绿盖擎天,红花映日!

卓 越 学 者

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卓越学者”项目是在现行博士后制度下的创新之举,通过为入选者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和发展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鼓励他们敢于从事高风险高难度的研究和工程项目。入选者将在多名中心PI的共同指导下,参与或负责中心设立的特定研究项目。该项目入选者需满足博士后的基本要求,项目每期两年,最多参与两期。期满后,优秀者可申请加入中心,成为中心相关项目的长期高级研究人员。

文 | 高精尖创新中心

本文为作者授权肽度时界转发

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肽度时界立场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