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珠铭睿

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从“珠宝玉石”的排序可以看出人们最重视珠宝,其次是玉,而石头似乎最廉价。从单价上衡量,石头的确比不过珠宝。殊不知磨成刻面的珠宝光彩外现,所有的美一下子都暴露无遗,美丽的外表之下却没有内涵。相比之下,奇石虽然看起来“丑”,但妙在千姿百态,无一重复。得大自然之灵秀的石,其趣味就在于不经琢磨,在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奇石,因质地、色泽或形态特别,在自然界中并非广泛存在而得名,诸如太湖石、灵璧石、房山石、英德石等。赏石受到上层社会的欢迎可上溯汉代,独立的赏石是继假山、叠石之后的新的装饰品种。

唐代白居易的《太湖石记》集中阐述了太湖石的观赏,“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珪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描绘了太湖石多种多样的形。白居易从外形、质地及色泽的晴雨变化等方面对太湖石的收藏、观赏、评鉴进行了描述。篇中提到了“牛李党争”其中一位主人公牛僧儒对于奇石的嗜好,其实当时另一位党争领袖李德裕亦是借权力之便广泛搜罗各地的奇石。这两位在奇石的爱好上倒是颇为投缘。

比起立在私家园林和皇家宫苑中的观赏石,小巧精致的文房供石可以置于室内,且便于移动,因而在室内陈设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宋代苏轼写过《怪石供》、《后怪石供》,将玛瑙卵石一类置于盆中,往里面注上水,供于书房,此后,雨花石类便成了文房清供之一。现藏于日本根津美术馆的《盆石有鸟图》,图中有椭圆形盆一只,放置带有洞穴的奇石,类似于太湖石类,根基部分植有菖蒲,从侧面显示了宋徽宗对奇石的雅好。

乾隆皇帝曾经还拥有过一种小型盆景石,其名为“上水石”。他在《赋得上水石》中如是说:“湖石一卷高可盈尺,上正平而下峭削。具奇峰,势玲珑皱透,洼如窍如。承以瓷盆,汲清泉浸之,水气潜引,由跗及巅,津润若沃,故得’上水’之名矣……”这种岩石疏松多孔,下部的水分可以通过毛细作用到达石头顶部。乾隆不知其中的科学奥秘,但他称赞上水石“器虽匪圭碧,品合拟珠玑”,并从中总结出虚怀若谷的道理。

石凝聚天地万物至纯之气,让人超然物外,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赏石这种崇高的艺术形式为人敞开通过无限时间和永恒之美的大门。东坡曰,石文而丑。供石的“丑”,是灵魂的美。丑,是返璞归真,藏愚守拙,文人从灵石中体悟到道家的象征主义。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博物文化追求的境界,一草一木俱是世间至微之物,但是它们之中却隐含着天地之大理。

世上无不美之物,只有不能感受到美的人,人生岂不如是?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