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家书,作为亲人间沟通的书信形式,似乎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家书传统”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欣赏这四封家书,看看其中凝聚的浓浓的亲情和做人处事的智慧。

第1封家书: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背景介绍: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在散步时倒下。扶进屋时,他已经不能说话了,便用手指指桌子,那里有他早已写好的诫子书,其实也是遗书,为曾家世世代代的家训。

“诫子书”节选: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第2封家书: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背景介绍:

梁启超写这封信的原因是儿子梁思成的疑问,他觉得自己每天都在画图绘制,担心自己会成为一个画匠,而不符自己当年的理想。梁启超回信告诫孩子们不用去想将来的成就,只要现在努力耕耘,必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家书节选:

孩子们:

思成来信问有用无用之别,这个问题很容易解答,试问开元天宝间李白、杜甫与姚崇、宋璟比较,其贡献于国家者孰多?为中国文化史及全人类文化史起见,姚、宋之有无,算不得什么事;若没有了李、杜,试问历史减色多少呢?

我也并不是要人人都做李、杜,不做姚、宋,要之,要各人自审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发挥其个性之特长,以靖献于社会,人才经济莫过于此。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爹爹

1927年2月16日

第3封家书: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

背景介绍:

在《胡适家书》中,有一篇他写给儿子胡祖望的书信。这是儿子10岁要去苏州读书时,胡适给他的第一封书信,教导他这些朴素而又近乎真理的人生道理。

家书节选:

祖望:

你这么小小年纪,就离开家庭,你妈和我都很难过。但我们为你想,离开家庭是最好办法。第一使你操练独立的生活;第二使你操练合群的生活;第三使你自己感觉用功的必要。自己能照应自己,服事自己,这是独立的生活。饮食要自己照管,冷暖要自己知道。最要紧的是做事要自己负责任。

工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但志气要放在心里,要放在工夫里,千万不可放在嘴上,千万不可摆在脸上。无论你成绩怎么好,待人总要谦虚和气。你越谦虚和气,人家越敬你爱你。你越骄傲,人家越恨你,越瞧不起你。

爸爸

1929年8月26日

第4封家书: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

背景介绍:

儿子安德烈14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18岁小伙子。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30岁;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

失去小男孩安安已没有办法,但龙应台想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于是,母子俩用了3年时间互相通信,互相有了新认识,这些信件还编成了《亲爱的安德烈》一书。

《亲爱的安德烈》节选:

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你的工作不把你绑架,让你做工作的俘虏,第二,它给你时间,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

至于金钱和名声,哪里是快乐的核心元素呢?假如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或者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平庸”。

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那么连“平庸”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千山万水走到最后,我们最终的负责对象,还是“自己”二字。

————END————

图片、文字| 均来源于网络

微信公众号“红果记忆”同步更新

欢迎关注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