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的炒作还在上演,ICO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投资者从“炒空气”回到了现实。

9月4日,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公告,正式叫停包括ICO(Initial Coin Offering,即首次代币发行)在内的“代币发行融资”。公告明确指出,对于ICO,目前不能有增量,对于存量则应当作出清退。

由字面来看,ICO的名称还算时髦,从股票市场首次公开募股(IPO)一词演变而来,意思是企业为了未来发展,在成立之初就向公众筹集“虚拟货币”。换个角度说,ICO可帮助那些尚不能公开发售股票、不成熟的企业绕开IPO和监管融资。

ICO向不特定对象发行“代币”,此代币可以在指定的交易平台上开展T+0式集中竞价交易;购买代币的人数远远超过200人,属于涉众型(公募)集资;没有监管,想想就可怕。一旦出现风险,会严重影响社会秩序。事实上,七部门的公告说得很明白,代币发行融资与交易存在多重风险,包括虚假资产风险、经营失败风险、投资炒作风险等,投资者须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也有专家指出,作为一种融资渠道,ICO已构成非法集资或合同诈骗,存在发行代币者突破法律限制,掠夺投资者合法财产的风险。

代币发行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因为是非法的,所以,参与代币发行融资,投资者的利益很难得到保护。

随着七部门公告的发布,ICO戏演不下去了,其真面目也完全暴露了出来。原来,ICO项目大部分是虚假项目。有的连“白皮书”都是空白,业内戏称为“PPT融资”。大部分项目在融资资金到位后,白皮书中承诺的计划根本不会落地。同时,ICO投机炒作风险严重。大部分平台采用坐庄、抬拉等方式哄抬价格,在代币进入二级市场后,有的代币在10天内市值缩水三分之一。

投资者听到的ICO故事很美好,“遍地是黄金”,一夜暴富轻而易举。然而,进去之后,离悬崖就不远了。在央行等七部门公告发布后,包括比特币、以太坊在内的所有数字货币都出现了大跌,许多代币价格更是拦腰斩断。这一天是迟早会来的,如此不堪一击,表明泡沫的严重。

ICO虽然遍布陷阱,却成功地以“暴利”引诱了许多人上当。工信部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以前,我国ICO项目一共只有5个;今年以来,ICO迅速发展,1月份至4月份为8个,5月份9个,6月份成倍增长,数量达到27个。截至今年上半年,ICO总计融资26亿元。但到了7月份、8月份,ICO项目数量飙升。目前,估计全国范围内ICO涉及资金数十亿元。截至上半年,ICO项目参与人数已在10万人以上。

这些投资者中,想必大多数人并不熟悉风险,也无法证实项目的真伪,交出血汗钱,主要是被吹得天花乱坠的“白皮书”所迷惑,误以为这是大有前途的新的互联网金融项目。

幸好,央行等七部门及时出手,快刀斩乱麻,伸出监管之剑给传销币、“空气币”致命一击,防止骗局愈演愈烈。代币发行融资留下一地鸡毛,不仅给投资者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也是对公众投资的一次风险教育。

2009年,比特币刚诞生时,1美元(近6.55元)可买1300个比特币。今年9月2日,比特币的价格达到了32350元的高点。三天后的9月5日,比特币最低跌至22592.31元,跌去了近万元。比特币的疯狂,不是谁都玩得起的。

央行等七部门要求立即停止的所有代币发行融资活动,跟比特币相比,风险有过之而无不及。虚假项目、非法集资、平台坐庄……在ICO的黑洞里,会让普通投资者分一杯羹吗?ICO没那么仁慈。

随着ICO在国内被清退,有平台表示,将转移到海外,因为还有人愿意投资。果真如此,投资者只能靠自己了,因为国外的交易不受国内法律保护。央妈等部门能帮你的就这么多了。投资有风险,远离ICO才能不被暗算。

(文/陆南)

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我们!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