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被惊起,徘徊不去,本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人的心境不同,看这样的景象心中所想便不同了,有人看到的是灵巧活泼,有人看到的是伤心寂寞,惊鸟本无情,有情的是人。

《蝶恋花·月皎惊鸟栖不定》

【宋代】周邦彦

月皎惊鸟栖不定

更漏将阑,轳辘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

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徘徊,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

露寒人远鸡相应。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词。将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表达得历历如绘。破晓时别离情状,缠绵悱恻,写情透骨,别恨如此,遂不知早寒之苦矣。两人执手相别后,唯见北斗横斜,耳边晨鸡唱晓,内心益觉酸楚。

《春夜》

【唐代】虞世南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

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

虞世南虽然不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但是他的作品具有一种不可否认的艺术魅力。他能够将各种陈旧的要素组织起来,产生新的效果,比如这首诗作者对外界的偶然事件及瞬间的美进行捕捉付诸笔下,技巧非常高明。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魏晋】陶渊明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

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一宅无遗宇,肪舟荫门前。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

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

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

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

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

陶渊明的诗很有一种“烟火气”,离生活很近又颇具美感,这首诗写作者“遇火”前后的生活情景和心情,很是真切,也很自然,比如遇火前后作者心情由平静到不平静,是几经波折,多种变化,但都显得入情入理,毫不给人以故作姿态之感。

《于塞北春日思归》

【隋代】陈子良

我家吴会青山远,

他乡关塞白云深。

为许羁愁长下泪,

那堪春色更伤心。

惊鸟屡飞恒失侣

落花一去不归林

如何此日嗟迟暮,

悲来还作白头吟。

诗人远在他乡,思念故乡,“惊鸟屡飞失侣,落花离林不归”皆是伤心寂寞之物,触景生情,更增悲哀。难得的是尾联于思乡之中感叹时序的消逝,抒发了人类对时间与空间的无奈,诗情之中颇有些人生的哲学之思。

《酒泉子·长忆西湖》

【宋代】潘阆

长忆西湖,

尽日凭阑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

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

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

思入水云寒。

“白鸟成行忽惊起”一句,用“忽惊起”状白鹭翩然而逝、倏然而惊的形态,色彩明快,颇具情味,在朴实的白描中透出空灵。通篇营造了钓翁出现时寥阔苍茫的背景,以景寓情,寄托了词人的“出尘”思想。

《夏日夜忆张二》

【唐代】骆宾王

伏枕忧思深,拥膝独长吟。

烹鲤无尺素,筌鱼劳寸心。

疏麻空有折,芳桂湛无斟。

广庭含夕气,闲宇澹虚阴。

织虫垂夜砌,惊鸟栖暝林

欢娱百年促,羁病一生侵。

讵堪孤月夜,流水入鸣琴。

诗人于夏夜想起自己的朋友,却苦于无法传达相思,“织虫垂夜砌,惊鸟栖暝林”,夏夜的声响愈发使他心烦,转念又想起这一生欢愉太短,苦难太多,更添惆怅。

《晚泊盱眙》

【唐代】喻坦之

广苇夹深流,萧萧到海秋。

宿船横月浦,惊鸟绕霜洲

云湿淮南树,笳清泗水楼。

徒悬乡国思,羁迹尚东游。

诗人远行途中在夜晚于盱眙暂时停泊,“宿船”、“惊鸟”徒添孤寂凄清之感,无端让诗人想起家乡,乡愁渐浓,现实却是即将要继续远行,不由地愁绪万千。

《玉楼春·闲云不肯狂驰骋》

【元代】刘秉忠

闲云不肯狂驰骋,向晚自来栖峰顶。

野人无事也关门,一炷古香焚小鼎。

惊鸟有恨无人省,飞去飞来明月影

夜阑万籁寂中闻,破牖透风微觉。

鸟被惊起飞来飞去本是再自然不过的现象,但诗人写“惊鸟有恨无人省,飞去飞来明月影”,仿佛惊鸟因心中有恨一直徘徊,惊鸟本无情,映射的其实是诗人内心的愁绪万千。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