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人问我,人与人的差距在什么情况下回被拉大?我的回答是,人生的第一个十年。

很多人没日没夜的加班,把自己加班的样子发到朋友圈里,以此来凸显自己爱岗敬业的精神。但朋友圈的另一头,老板只是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同期进入公司,但现在已晋升为管理层的同事,只是不屑一顾的笑了笑。

你在主流社区发帖控诉房价太高,就连租房都不划算的时候。或许你的同学和朋友已经早早的买好了房子,坐等资产升值。

你吸着雾霾,挤最早的地铁去城市中心最拥堵路段上班的时候。你的同学和朋友可能正在某处的海景房卧室内刚刚醒来。

你努力工作,渴望有朝一日实现人生跨越。你盼望着社会重新洗牌,让你晋级新兴财富阶层。但事实却是,在你刚刚踏入职场工作的时候,社会就已经重新洗牌,已经有人在财富分配的拉锯战中拔得头筹。

总有人埋怨自己时运不济,但总有人在夹缝中找到机会;总有人觉得机会还不成熟,但总有人趁着行业红利和改革红利赚得盆满钵满。总有人伤春悲秋,但总有人思考如何拉开差距。

平台比薪资更加重要

平台背后有有人脉有更多的资源供你学习和成长,但在大平台的offer面前,很多初入职场的人选择去薪资更高的初创公司任职。

我曾经就在大平台和高工资的选择中选择了后者,直到我辞职的时候才明白。对于一个毕业生来讲,大平台的环境和资源对一个不谙世事的愣头青有多么重要。

从中央电视台离职的主持人有那么多,还有几个活跃在公众视野中?快乐大本营播出了十年有余,而那几位老面孔主持人从一开始的名不见经传逐渐成为了台里面乃至国人心目中最熟悉的偶像明星。

有个朋友在汽车行业混迹多年仅仅只是当上一个部门经理,有一次他的总监上级被调到其他分公司去任职总经理,而新的总监级别出现了空缺。凭资历和经验,他认为自己是当新总监的不二人选。结果公司空降了一位总监当他的上级,而彼时的他在部门经理这个岗位上任职已经超过三年。

之所以空降总监的原因,很简单,人家在某外资车企工作五年有余,工作经验丰富,行业理解透彻。

一个来自大公司大平台的人带有的光环恐怕远远比你努力工作获取经验和资本来得更加容易,这便是平台给个人发展带来的先天优势。

把握趋势比个人努力更加有用

“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是这几年来我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与世界潮流逆行,出人头地只怕会很难,但顺潮流发现机会,则很快就能走上康庄大道。

2010前开始做网购的人,几乎不做任何推广,只靠平台和行业的红利就能轻松获得大量流量和订单。

2009年开始做微博的人,几乎躺着就能获得流量,善于抓机会和红利的人趁此机会成为大V。

2016年知识经济爆发,逻辑思维、Papi酱、迷蒙一度成为大众模仿和资本追逐的偶像。

一些行业和职业早已进入衰退期、日薄西山,即便你能力再强,也很难获得真正的突破。然而有些行业,你只是随便做做,说不定就能有所斩获。个人的努力无法和时代的发展相抗衡,选对行业把握趋势,不仅能让你少走弯路,甚至能让你走上高速列车。

深耕自己喜欢的领域

马尔科姆 · 格拉德韦尔提出了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锤炼一项技艺超过一万小时,任何人都能从普通升华为超凡。粗略计算,从新手成为专家至少要花费五年的时间。

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对摄影十分痴迷,大学的时候买了很多专业设备并自学摄影,并投稿到专业杂志社。大学毕业后进入某影视公司学习视频拍摄。时至今日,他对摄影的钻研和实践已经整整持续了七年,而他现在已经成为了行业里比较有名的广告片导演,为了更好的发展,他去了上海。或许不久的将来,还有机会看到他拍摄的连续剧和电影都不一定。

这便是专注的力量,有很多人不停换行业换工作,却从未在一个领域内钻研。而那些肯钻研并实践的人总有一天会成为真正的专家。差距不可怕,重要的是你不受外界干扰,潜心钻研,心无旁骛的专注。


世界如此喧嚣,真相何其稀少,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让吴晓波带您了解商业世界,带你认识那些让你大受启发的职场和商业故事。

往期文章:

生活坎坷,爱情不易,请和靠谱的人在一起

刻骨铭心的爱情短句,每一句都是泪流满面的感觉

作者简介:作者岁流年,生于1990年8月,新锐媒体人。神经大条狮子男,善于烹制毒鸡汤,爱讲励志哲理,用最平易近人的句子诉说最简单的故事。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