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5

雪乡的早餐是6:30或者7:00开始,所以5点半我们就迷迷糊糊起了床,出门的时候,天蒙蒙亮,炊烟飘出了一个心形。

吃过早饭,街上已经三三两两人开始多起来,最后小半天的时间,把雪景看完,也算不负这斗智斗勇之旅。

真正的冰糖葫芦,是真的很冰啊~普普通通的农家屋,在厚厚的白雪覆盖下,也变得有味道了。

最开始知道雪乡,是从哈尔滨念书的朋友的照片里,看到的就是这样白雪覆盖屋顶和院子的情景,那时候对雪乡就有了要去的向往。

《爸爸去哪儿》之前,这里还是相对宁静的小山村。这个院子是被围起来的,没有人居住,专供游客观赏,才能看到这样厚厚像冰淇淋的雪堆。不过大概十几年前的雪乡,这样的情景是家家户户都觉得平常的景象吧。

人开始越来越多,我也为这个惊险旅程留念了一张~

午饭后就开始返程,在7点到达了哈尔滨市区,这个折腾的两天游终于落下帷幕。

Day6

休息了一夜半天后,今天已经是行程最后一天了,晚上就卧铺回去~我们比划了一下,把还想转转的几个地方标注出来,出门前留一张最后的圆乎乎合照。第一站是评价比较高的东北菜——老厨艺

还有周总理做广告,是个老招牌~

哈尔滨攻略里有小伙伴提到这个山楂汁不错,看到菜单有也要了一瓶,恩,酸酸甜甜味道好。

菜上来后我们吓了一大跳,这一盘子……看来两人三个菜是点多了……得莫利炖鱼百度:“得莫利”一词是满语“渡口”的音译,这道菜的原产地哈尔滨郊区方正县伊汉通乡得莫利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这个村北靠松花江,在鱼多的时候这里的村民主要靠打鱼来维持生计。在20世纪80年代初,村里的一对老夫妇在路边上开了间小饭店,招待路上歇脚吃饭的过路人。他们把当地的活鲤鱼和豆腐、宽粉条子炖在一起,味道鲜美,后来菜的做法不胫而走。

锅包肉这个东北名菜中的冠军就不用介绍了,在北京也吃了很多锅包肉,但分量跟这一盘真是没法比,东北菜一如传说中的实在。

我们两个妹子埋头苦吃了一顿,发现根本解决不到三分之一,走的时候旁边桌子的小朋友跟麻麻说:她们都没吃好浪费。我们捂脸灰溜溜的出了门。

饭后百步走,我们打车到了老道外,也是很多攻略中推荐的哈尔滨老城区。老道外是哈尔滨的发源地,百年前的哈尔滨西区便是道外。老道外有着中国保留面积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街区。这些历经百年沧桑的老房子,具有西洋的外表,里面却藏着中式的庭院,是哈尔滨人独创的一种建筑形式。道外传统商市保护区从景阳街与靖宇街交口,一直向东延伸至道外十道街,北到升平街,南至南勋街。

我们走的时候很迷糊,走走停停,看到好看的小房子就停留拍拍照。

遇到一个冰室酒吧,从杯子到桌椅,都是冰制的。

中途室内休息。

所有的冰冻产品都当街卖,整个城市都是一个冷冻大冰柜

老道外并没有很详细的游玩指南,街道两边都是原汁原味的破败俄式建筑,没有人修缮和管理,好多建筑上的牌子都写着“年代不详”......有些看着当年很奢华的楼,顶部都长满野草......边走边幻想当年这里发生的故事,慢慢蹭到了夕阳西下。

走前带个手信,果戈里大姐的秋林公司买红肠,是个好选择。当然除了红肠这里还有很多俄罗斯特产,如果喜欢甜甜腻腻口味的小伙伴,俄罗斯的奶酪和巧克力都可以尝一尝。

果戈里大街的名气也不比中央大街的小,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以前在秋林公司附近都是俄国人的商号、药店等。

如果你也到哈尔滨,强烈推荐这家号称全国最美,非常值得一看的果戈里书店。这也是我们哈尔滨的最后一站。

一进书店,你就会被书店浓浓的欧洲风情吸引,这样的书店是小资和文青的最爱,椅子的位置大多数不收费,木地板上也有很多小朋友和年轻人在惬意的看书。果戈里书很多,畅销书很全,还有自己的一些小饰品,也卖咖啡一类。

我询问了可否拍照,服务员很和蔼的说可以的没关系。

书店还承接婚礼和活动,以及小型聚会等等,想想这样弄弄的书香中举办婚礼还挺浪漫的。

果戈里书店算是给了这个行程一次意外之喜

从果戈里书店出来准备回宾馆拿行李,查路线发现前方就是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看看时间也充裕,决定步行到教堂的十字路口再打车。

二十世纪初的哈尔滨被称为是一座沉浸在教堂钟声里的城市,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也是那时候建造。在哈尔滨教堂兴建的盛期,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也算的上规模宏大、造型瑰丽的宗教建筑。

尽管在广场舞背景音乐中欣赏教堂有种诡异的中西结合雅俗共赏,但也不妨碍这趟以教堂开始,又以教堂结束的旅途,实现了多年的低温体验夙愿,看到了最美的冰城,爬过了被白茫茫覆盖的雪山,小圆满的结束吧。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