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穿越时光,给新一代孩子们带来最纯粹的感动

文 刘潇然

编辑 张慧

“太乙吊故人,哪吒三鞠躬;袁公失知音,蛋生两行泪。”

这是动漫媒体人空藏写下的挽诗。9月6日早,曾执笔《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鹿铃》等经典老动画的艺术家陆青因脑溢血离世,享年89岁。

这位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工作了一辈子的女动画师,对于多数人而言只是个陌生的名字,即使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上,关于她的信息也不多。但对于出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人来说,这些名称并不陌生——《雪孩子》《鹿铃》《天书奇谭》《三毛流浪记》《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它们都是陆青参与绘制的作品。

一张1976年的照片,留下青年陆青的样子——白衬衫,黑色短发,圆脸,黑框眼镜,一双大眼睛,眼神中含着纯挚的光。那时她已经完成了《大闹天宫》中的创作,正在为与前者并称“中国动画影片双璧”的《哪吒闹海》挥舞画笔。

在《大闹天宫》中,她画玉皇大帝。她一度想要拒绝,因为这个人物实在不好表现:他是如此庞大,又不能离开宝座,全身大多部位从始至终一动不动。后来,她受导演万籁鸣启发,决定着重用好玉帝的特写,表现他的脸部表情、手的动作,“但不能多,多了他就不能称为‘皇’了。”

为了表现玉帝的深藏不露,她一个动作比别人多画两张,让他放慢节奏,思考时的眼珠转得极慢;发怒的时候,她放大他原本细小的五官,让他在一刹那怒目圆睁,胡子也飞起来;在喝琼浆时,陆青设计玉帝先用小指长长的指甲沾上一点送到嘴边,显得娇气又“矫情”。

动画上映后,陆青收获了许多赞誉。动画设计师杜春甫对她说:“陆青,你不简单啊。动画动画,动的好画,静的难画。”后来,不少动画导演邀她来画类似的“老神仙”式人物,如《哪吒闹海》中的太乙真人和《天书奇谭》中的袁公。

作为赋予动画形象生命的人,她说:“我们就是演员,要设想得好,导演的想法如果是一分,我要加到二、三、四、五、六分。”

艺术家还有意无意地将时代震击心灵的回响融入作品,使很多作品带上了或忧伤或悲烈的印记。《哪吒闹海》就是典型代表。一代又一代人被哪吒举剑自刎的一刹那打动,痛仰乐队就将这个画面作为乐队的logo。

B站上的《哪吒闹海》伴随着满屏的弹幕,“还是那时候用心啊”、“那时都是老艺术家在踏踏实实做事”……

谈起中国动画,人们总是追忆往昔美术片艺术成就的辉煌,谈论着“从巅峰跌落谷底”的遗恨。在日美两个动画工业大国的挤压下,传统美术的表现手法逐渐没落。客观而言,传统动画如水墨片的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效率低,受众不能保证,也确实盈利困难。有人认为这种技艺曲高和寡,限制了动画的表现能力,“就像是用五律七律几乎没法写现代诗”。

在人们对中国动画的争吵、惋惜中,当年的艺术大家悄然谢世。2010年2月21日,为《哪吒闹海》做过设计的著名画家张仃逝世,享年94岁;2011年8月15日,中国美术片泰斗、水墨动画片创始人钱家骏逝世,享年95岁;2015年4月6日,执导过《大闹天宫》的动画家马克宣逝世,享年76岁……

所幸他们的作品仍然穿越时光,给新一代孩子们带来最纯粹的感动。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