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随着国产车、进口车和合资车百家争鸣,竞争激烈,售价不再虚高,汽车已从高档奢侈品变成生活必需品,看看城市拥堵的车流就感受到了。

因此,对于普通工薪阶层而言,买车不再是难事,难的反而是每年不菲的养车和修车费用,保险、保养维修以及从天而降的交警罚单耗去了工薪阶层原本就不多的工资和积蓄,可谓是买车容易养车难,难于上青天!

可是在嫌4S店养车、修车贵的同时,中国曾经有个时期一根金条才修一辆车!

这个时期就是民国时期,为什么那个时期修一辆车需要一根金条?用经济学原理来说还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

一.汽车稀缺

古语云:物以稀为贵。民国时期,受限于贫瘠的国力和几乎没有的工业体系,造车基本无可能,所以汽车都是进口货,并且数量很少,价格非常高昂,如普通福特T型车的售价就高达一万多大洋,所以汽车只能是上海等大都市达官贵人和名流绅士手中玩具,对于这些人而言,车都买得起还差一根金条的修车钱?

二.汽车修理工更稀缺

既然汽车如此稀缺,汽修工更不用提。对于当时的教育水平,要培养一个汽车修理工不亚于现在培养一个飞行员,从拆装汽车模型到学习全英文的理论知识,民国时期的汽修工无疑是高级知识分子,而汽车行(也就是最早的“4S店”)则是不亚于大学的高级知识分子聚集地,所以当时的汽修工是达官贵人府上的座上宾,像国民党大员陈诚上将的汽车修理工修一次车就得把一根金条双手奉上。

看完这些,有没有觉得生活在现代还是挺幸福的,至少工薪阶层勒紧裤腰带还是能买辆车的,相对于民国修一辆车一根金条,我们还是敢去4S店修车养车的呢,各位车友觉得呢?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