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虽然很久了,但仍然不断琢磨着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老师,怎样才算一个好老师。读《红楼梦》第48回“香菱学诗”这一部分,对如何做一个好老师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黛玉实在是一个一等一的不可多得的好老师。

空口无凭,有据可查才好。所以,我试着结合文本做一点分析。如果您对《红楼梦》文本很熟悉,可以跳开这些引用部分,直接看我的分析部分。文章最后我会就好老师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做一点总结,敬请关注。

【引文1】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分析】这一开头香菱拜师,黛玉的两句话就值得琢磨。这两句话让我想起了梁实秋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写梁启超的一个片段: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梁实秋评论说:“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其实,林黛玉的这个话中何尝不带有“谦逊”和“自负”之意呢。“我虽不通”是自谦,而“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和“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则是自负。当一个好老师,不“谦虚”,眼高于顶,什么人也瞧不上是不行的,那就不可能把学生放在眼里。而如果没有一点自负,一点霸气也是不行的,这自负、这霸气从哪里来,当然要从日常的积淀中来,要从深厚的学养中来,这可以说是一种无可匹敌的自信。

【引文2】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分析】“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一开头,黛玉就用这样一句看似很轻飘的话,打消了香菱在学诗这件事上的畏惧心理。一个好老师,不是一上来就把自己所要讲的东西说得极难,故作高深,故弄玄虚显示自己的本事。而是要让学生觉得容易,有信心学得更好才是。如果一开始学生就对所学内容产生了畏惧心理,那后面的学习恐怕就很难办了。

“不过是……若是……”这句显示了黛玉对自己所教内容的极为深刻的理解。用“不过……”说清楚了普遍的道理,用“若是……”点明了特殊的情况。只有极为深刻的理解了自己所教的内容,才能化繁为简,才能用极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所讲的内容。这体现了一个老师深厚的学养。

(注:这句话中的“实的对虚的,虚的对实的”可能是黛玉的口误,也可能是黛玉所指的虚实相对不是词性上的相对,而是诗境或意象上的相对。但“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这句话则显示她的极高明极通透的见解)

当香菱顿悟,说出“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的时候,做老师的黛玉及时对她的认识给予肯定“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更难能可贵的是,不仅仅是一般性的肯定,还能在肯定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能够帮助学生在问题认识上进一步提升。“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用最精简的话语点出问题的本质所在,这如果不是有深厚的学养支撑,怎么能做得到呢?

【引文3】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分析】学生因为能力所限,认识水平总是有限的。当香菱拿出陆放翁的两句诗说觉得真有趣的时候。黛玉没有再像如今的很多老师一样,不管学生说得好坏对错,都说不错,很好,有道理。而是斩钉截铁地告诉她“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不但给出结论,还给出非常明确的理由:“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不但给出不能那样做的明确的理由,而且,还给出了该如何做的办法。用“且……然后……次再……然后再……”把关于这门学问的晋级台阶说得清清楚楚,让学生能够明明白白地知道该怎么做。这几句话中既包含了“取法乎上”“熟读精思”的教学思想,又包含了立定根基之后的扩展延伸,虽然每一个学科的内容不同,但这是任何一个学科的老师都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思想。

“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这句话绝对不是可有可无,在给学生指明方向之后,又能够结合她自身的特点,给予适时有效的激励,也是必不可少的。

【引文4】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黛玉听说,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分析】当香菱央求黛玉把书拿给她的时候。黛玉命紫鹃把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要注意,这可是当时就拿出来的,“有红圈的”可不是黛玉专门为了指导香菱学诗所圈画,而是之前自己研读的时候所为。显然,一个老师当然要备课,但如果“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儿”是来不及的。备课的功夫不仅仅体现在临时的准备,更体现在自己在专业方面的长期的储备功夫。这种功夫绝非一天两天可成。

“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这句话也挺值得琢磨。有一些老师存着很深的门户之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跟着别人学,而黛玉则不是这样,“不明白的问姑娘”间简单单的一句话,说明了一个道理,“转益多师是汝师”,要引导学生有博采众长的意识,这也需要一种勇气,才能不把他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打转转。

【引文5】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分析】这一大段,绝大部分篇幅都是香菱谈她对所读诗歌的理解。但是,要特别注意黛玉在这其中所起的作用。“共记得多少首?”“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这几句话每一句都让人觉得如坐春风,心生暖意。没有咄咄逼问,只有循循善诱。从大处着手,但又能循着学生的回答,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读这一段,仿佛又让我看到了《论语·侍坐》中所描绘的情形。

一个老师要有追问的能力,这种追问既不能给学生很大的压力,又能够引导学生愿意表达,还能够通过追问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这既需要语言的功夫,也需要深厚的学养,两者缺一不可。只有语言表达上的花架子,就不能触及问题的本质;而如果只有学养,而不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则无法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引文6】正说着,宝玉和探春也来了,也都入坐听他讲诗。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

【分析】原本香菱在谈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感受时,已经说得很深入,甚至可以说到了令人击节赞赏程度。但偏偏这时候黛玉又把问题引向深入,把“上孤烟”的来处追本溯源,找到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告诉香菱这个诗的源头在哪里。再一次体现了老师学养上高人一筹,真正的是“学高为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长流水才行。

虽然每一个人都必然有自己的短处和不足。但是,作为老师,一定要对自己所教授的内容有寻根究底的意识,永不满足,永远前进在探究的道路上才行。这不仅仅是时刻准备着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更是通过实际的行动给学生以最好的引领。然后才能成为一个善待问者,如撞钟一般,“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

【引文7】香菱又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又央黛玉探春二人:“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你竟作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

【分析】当香菱央黛玉出个题目时,黛玉先由“昨夜的月正好”引入,这个引入和生活密切相关,容易让人产生进一步的联想,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则是一句善意的谎言,但这个善意的谎言,足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学生一定会有强烈的意愿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你竟作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这里面既有限定性,要求用十四寒的韵,又有开放性,不是死死限定在哪个字上,给学生足够的创造空间。

这段话真的是让人如食橄榄,越嚼越有味。看似平淡无奇的语言,非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深邃的教学思想的老师所不能为。

【引文8】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帐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分析】两个人对学生的态度构成很有意思的对比。宝钗说香菱呆头呆脑。香菱请她帮忙评价一下诗歌做得怎么样,她也只是说“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但不好不好在哪里,不是这个做法,该是哪个做法,宝钗全不说。而黛玉则是指明了问题是“措辞不雅”,但在指明问题之前,一定要说“意思却有”,这是给学生肯定,是给学生鼓励与信心。在指明问题之后,又说明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是“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然后再指明如何做,“只管放胆去做。”这才是一个好老师的做法,一针见血指出问题之所在,又能够帮助学生指明解决问题的道路。让学生不至于被困难压倒,或者面对挫折而不知所措,而是要扶上马,送一程。

【引文9】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探春笑道:“咱们跟了去,看他有些意思没有。”说着,一齐都往潇湘馆来。只见黛玉正拿着诗和他讲究。众人因问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众人因要诗看时,只见作道: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分析】“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黛玉对香菱的前两稿持批评态度。但是,这种批评态度又很有特点,可谓严而不苛,引而不发。明确指出问题之所在,鼓励香菱继续努力,但绝不捉刀代笔帮助她解决问题,这种因材施教,静待花开的耐心也是一个好老师必备的特质。

【引文10】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李纨笑道:“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醒一醒才好。”

【分析】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诲人不倦”正是一个好老师的重要特质,黛玉在为人师这件事完全展示了她的另一面,充满热情,既有能力,又有方法。而“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正体现了“有教无类”,对凡是有积极向上的求教之心的学生,都要“未尝无诲”。可以说正是在黛玉老师的严格要求,又不断鼓励之下,香菱才脱离陈词滥调,辞藻堆砌,写出了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新巧而有意趣的好诗。“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最后做一点儿总结:

从林黛玉身上,我学到了,一个好老师应该至少具备但并不局限于以下这样一些特质:

1.极为深厚的学养

2.极为强烈的自信

3.持中适度的谦逊

4.循循善诱的语言

5.诲人不倦的热情

6.静待花开的耐心

……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