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称并州,自东周(前 8-4 世纪)以来古城晋阳便坐落于此。天龙山石窟兴建于公元六世纪,即东魏(534-550)及北齐(550-577)年间,其时晋阳为下都及重要军事基地。在隋(581-618)唐(618-907)时期,晋阳仍为重要的行政中心,控制着中国北部,牵制北方部族的进攻。随着北齐灭于北周,佛教被抵制,但于隋代再次兴起。其辉煌延续到唐代,也正是此时修建了大量石窟。

晋阳城西的群山是佛教及道教避世清修之地。佛教徒在此修建了大量寺庙,部分与石窟佛殿及巨石造像相连。天龙山拥有此地最大最多的石窟群,共25座,其中最重要的洞窟为1到21号窟。这些石窟延伸约 500 米,横贯南向峭壁东西两侧,其中第1-8窟位于东区,第9-21窟位于西区。西区位于天龙山寺上方,即北齐建造的圣寿寺。这些石窟切入南面两段相连的砂岩悬崖,多兴建于六到八世纪。

仅有少数记录及史籍记载了这些洞窟的年代。虽然出资修建佛窟的施主多会刻石碑撰文做传,但是多数天龙山石碑已不存。其中,第 8 窟前的石碑仍可辨认,记录了其建于隋584 年。第二块石碑位于第16 窟入口处,可能为北齐所造,但是大部分碑文已不可考。另有一块独立的石碑,经鉴定为公元 975 所造,属唐覆灭后,五代十国中的北汉国遗迹。碑文中记载了修复和翻新一座大型木质结构的过程,即供奉着大型弥勒佛和其他石雕的第 9 窟。其中提及在天龙山寺院修建一座大殿,并浇筑铁质千佛像之事。由明代重修佛寺的记载可见,最后的石窟兴修于十六世纪。

天龙山石窟造像是中国历史上最精美的雕刻艺术之一,其中以唐代作品为最。一组精妙造像的照片在1920 年首次公开发表,随即受到国际瞩目。一时间,学者、收藏家、艺术商人及博物馆专家皆认可了其极高的艺术价值。很快这些造像遭遇了被从石壁上切割盗走的命运,流入国际艺术市场。首先仅有佛像头部造像受难,随后整尊佛像及菩萨像、佛手、浮雕都难以幸免。一些佛像由于头部已失,则被安上新造的头部一同出售。天龙山石窟计划已成功定位了超过一百尊流失海外的造像及残像,多属于博物馆或私人收藏。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