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全国120个城市清理出62万余环保违规建设项目,其中,91城公开了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不过,仅有沈阳有公开的危险化学品信息

《财经》记者 习楠/文 王小/编辑

尽管全国各地已清理出62万余个违规建设项目,使得大批企业环境违规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但企业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公开依然存在重大缺失。

这是9月7日发布的《2016-2017年度120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报告》(下称《PITI报告》)中披露的信息。该报告是环保公益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共同发布。

《PITI报告》采用的是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公开的相关数据,从日常监管、自行监测、投诉举报、排放数据和环评等五大类信息的公开是否全面、及时、完整和友好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显示,企业信息公开明显滞后于政府信息公开,难以满足社会期待。

62万或仅是冰山一角

除西藏外,全国31个省区市均发布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名单,共涉及62万余个项目。

“这个数据说明以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不严,而且存在违规项目应停未停的情况。”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对《财经》记者表示。

2016年5月,环保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工作的通知》,旨在彻底解决新环保法实施前的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并将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前开工建设或投入且至今未进行改扩建的项目,一并纳入排查范围,要求各地于当年11月30日前公开清理结果。

在已经公开的62万余件信息中,江苏和浙江两省合计占据近一半。对此,王灿发认为,“清理出来这么多,说明这两省做得比较认真,执法比较严格,其他省清理出来的少,可能是还有一部分数据没有敢报出来。”

这意味着,62万余个项目,仍是不完全统计,甚至可能是冰山一角。

仅沈阳公开危险化学品信息

本期《PITI报告》“重点企业数据披露”评价情况,120城市中仅有沈阳的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系统有危险化学品相关信息,及事故应急预案公布。

通过对重点企业数据披露情况梳理分析,《PITI报告》称,多数企业重金属、VOCs等特征污染物、危险废弃物产生、转移、处置、排放信息仍未公开,而所在城市尚未有效督促其公开。

也就是说,大量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管理数据仍处于未知状态,疏于管控。

企业对于污染物信息的公开无法满足公众期待。“事实上这也是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领域的积弊之一。”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对《财经》记者表示。

自2009年第一期《PITI报告》伊始,项目组便提出,我国需借鉴欧美经验,建立并落实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PRTR),督促企业如实公开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情况,但至今未有实质性进展。

91城公开了重点排污单位名录

建立重点排污单位名录,被认为是对企业排污进行管控的手段之一。但《PITI报告》显示,120座评价城市中,91城制作并公开了重点排污单位名录。

不过,名录质量却令人堪忧。

为评估名录质量,《PITI报告》项目组结合沈阳、兰州等20城名录中的废气企业数量,以及各市2015年度工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情况,经统计推算出各地应当纳入名录的废气企业数量,并与实际公开名录中的涉气企业数量相比对。

结果显示,其中有54城纳入重点排污单位中的废气非国控企业量不足推算量的三分之一。大气污染问题严重的石家庄、唐山、邯郸、保定、济宁、平顶山、安阳、潍坊等城市均有此情况。

《PITI报告》项目组分析,在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目前230城公开了2016年度重点排污单位名录,除去3个名录发布时间不明确的城市,有近六成名录公开明显滞后。

“名录质量不足,极大限制了新《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拓展的污染源环境信息公开潜力。”马军分析。

对此,项目组建议尚未公开名录的城市将其向社会公开,已经公布的城市,进一步明确名录中各企事业单位的污染类型、监控级别,并建议环保部“制定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筛选原则和量化的筛选方法”。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