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黑豆老末儿

图:杨永智

上海退休老教授的6000字“牛蛙之殇”,再次引发有关我国教育现状的大肆吐槽。做为一个孩子家长也一直比较关注儿童教育的关注者来说,通过这篇文章,我更清晰地感知到一些以前比较模糊的内容。很多家长因为一个事物引发内心的感知立马吐糟,这种感知是没有错误的,不过并不全面,更多的家长是把自己排除在外或者有意无意忽视自己的念和想,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只是一个谈资”这是一个事实。任何一个极端事件出来都是一个“照妖镜”,但是我们习惯于用此镜子照别人、照社会、很少用此镜正自己的内心之念以及自己的行为。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图:杨永智

这篇文章我很认真地看了,尤其说到抽动症,对于此病,我查了不少资料也专门请教了北京几个中医专家,所以我要说的第一点就是有关抽动症内容:

(1),老人把孩子所得抽动症归结为自小“牛蛙之路”的压力,我相信这种压力对孩子来说绝对是太大了,超出了孩子自然成长过程中的承受度,在心理上肯定也形成了极大的压力。不过现在从医学上讲此病病因不明,且有反复,是一种儿童期并不少见的病症,如果在进入青春期之前控制住病情的发展,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不会有什么大影响。

因为此病的外显和不知病因,属疑难杂症,所以文中老人有很大压力,不过于孩子没有帮助。为减轻孩子压力,全家人现在只能是一种完全接受的态度,同时改变自己观念,不要再给予孩子过多的压力,给她原则内的自由度和自然轻松的环境,逐渐地回归孩子的天性,如果严重还可以通过中医调理一阵子,也就是说从心理和生理同时调理,那么在孩子青春期之前肯定能有效地控制住。

(2),在家庭成员理清了自己该怎么做之后,对孩子依然是无条件地爱,对她的种种动作从眼睛中忽视掉,做为家长尤其父母心中踏实地认为:不管怎么样这就是我的孩子,同时积极的调理,我认为足够。

对于抽动症很多医学专家的认识都不尽相同,轻度的眨眼、耸肩、努嘴等也不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况且这种种动作会有变化或发展,也许过一段时间自行消失,又过一段时间又出现或者出现了新的动作,有位专家形象地解释这是孩子脑神经发育的不均衡导致,发现早早干预,很多轻微的动作随着孩子的发育成长会自行消失,严重的一定要干预治疗,控制进一步的发展。但一定不要过于违背孩子的心意,一定要尽量调顺了孩子的心情。

渐变图一:杨永智

医学上家长找对了医生,就配合医生的嘱托就行,关键是父母家庭怎么从孩子的心理上给予调理?实际上也是家长心态和观念的自我调整,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

老教授的文章尽管里边充满了感情,似乎对我们现行教育的弊端也针针见血,不过从文章中的字里行间我读出来的是成人的疯狂,孩子仅仅是做为一个成年人的道具来存在。

尽管对孩子的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成年人在做,但文中和现实中我们很多人很多时候都忽视了一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不仅仅是成年人的事情,更为关键的是孩子本身的成长和自我教育,孩子是主体。可惜的是外界过于看重成年人的所谓责任和想法,几乎完全忽视了孩子自己的成长和教育,这也是现行问题的本质所在。

在老教授的文中,从他的自责和叙述中我看到的是孩子妈妈和整个家庭对孩子的极强的控制欲,还有老人提到一个很多方面不如自己孩子的孩子顺利升入了一个很好的学校, 这也能看出家长平时更多考虑的是从攀比中满足自己的那份心理上的所谓幸福。从孩子三岁开始的“牛蛙之路”到后文提到的父亲为孩子做的教育规划,都是大人为孩子做的种种安排,这种规划几乎每个家长都有,但是执行起来家长和家长的方式方法因人而异。

小孩家庭从其三岁开始的“牛蛙之路”注重的是外在的竞争,牺牲掉了孩子眼下的生活全力以赴地备战未知的美好未来,可孩子们之所以能更为健康地成长,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过的更是眼下的生活而不是未知的未来。

渐变图二:杨永智

我们可以责备现行的教育,可我们自身也是随波逐流者,且是随波逐流的受害者,某一段时间我们可能是其中的赢家但不可能是永远的赢家。如果这位老教授的孙女没有抽动症,也进入了全家人认可的名校,我想就不会有这一次的讨论。

这么说我并不是要责备这个老人和家庭,而是想给所有的家长都提个醒:

现行教育环境我们也是一个推波助澜者,如果继续下去那么我们的孩子也许是其中的一个“赢家”或者“输家”,不管是赢和输实际上都不是绝对的,也都是有很多可变不可控因素的。唯一能改变的是我们自身的观念、养育孩子的观念:我们养育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人,我们养育他的方式和对他给予的希望必须是立足于他的健康成长和自身所需的,而不是什么牛蛙青蛙之路,也不是什么家什么星之路。我们对他的规划和养育也是建立在他自由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孩子不是父母的傀儡,也绝不会按照我们在她儿时给他设定的路子一直走下去。

渐变图三:杨永智

老教授的文中提到孩子父亲准备移民教育,这个做法并没有什么错误,但不是改变的根本:给孩子换一个较为轻松自由的大环境会对孩子的健康和成长更为有利,不过我认为每一个环境都有竞争都有攀比,都会有种种预料不到的问题,就如一棵树在任何一个地方成长都会受到外界不可知的影响,可不管在哪里,她依然要按照生命的成长规律自行完善,人为地过度拔高只能是损害她的成长。

所以,孩子的母亲和家人必须要调整自己的养育观念,改变“牛蛙之路”的养育观和养育方式,因为小孩子更多的感受是身边最亲最近的人给予的,她的情绪的排解也主要是接受她最亲最近的人的帮助,她的种种观念和性格的形成也是依赖于身边最信赖的家人。

图:杨永智

文章的最后,我要说的是教育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是对所有人说的,对我们的孩子,我们是养育,只有一种最合适的方式,那就是我们做父母家长的在她能力不足时,理智地帮他抵挡那些她无力承受的外力,保证她尽可能按照正常的生命成长规律进行自我的完善和教育。

我选用杨永智老师的这些图片,是想更明确地表示:孩子的成长就如这景色是一渐变过程,原本清澈自然的成长,因为了“雾气”而改变了他的成长之路;我们的家长看待孩子的成长,原本也如此,随着孩子的成长和诸多的变化,“雾气”迷盖了我们原本睿智的双眼,造成了我们对孩子成长的扭曲。何谓孩子成长中的“雾气”?这“雾气”又从何处来?如何扫除这些“雾气”?这是值得所有家长深思的问题。

杨永智:杨永智1972年出生于广东,毕业于广州美院;RSD南方职业油画家组合发起人之一;作品以多媒介综合材质抽象画为主。杨永智老师的作品在国内及世界多个国家数次获邀参展并数次获奖,很多作品被多家出版社收录或结集出版。

黑豆老末儿,原名谢旭民,自媒体创作者,自由撰稿人,儿童青少年教育的长久关注者,快乐庭院院主。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