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湊佳苗著的《告白》。是一部推理小说,但小编更倾向是一部故事独白小说。故事越到最后越渐渐入佳境。

小说的情节是:某国中女教师、单身母亲森口悠子经常将四岁的女儿爱美带到学校照看。一天晚上,爱美在学校游泳池溺亡。痛失爱女的森口查出爱美并不是死于意外,而是她任班主任的班上两个学生所为。森口没有向警方报案,申请调查,而是在学生结业当天向全班同学告白,指出杀死女儿的是班里的两个学生,她在他们的牛奶里加入了艾滋病人的血液,制造恐慌情绪,在心理上折磨这两个未成年人的凶手,并一步步实施报复计划,以达到惩罚他们的目的。

故事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可是其中还有很多比较震撼人们心灵的细节。

全书分六章,依序分别是神职者,殉教者,慈爱者,求道者,信奉者,传道者。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告白。通过从各自立场出发的告白,多角度地揭示了爱美溺亡事件的发生经过,凶手的动机,以及整个事件的深层原因。

这种结构不由得让人联想起黑泽明的《罗生门》。《罗生门》同样以多视角的方式揭示人性的丑恶与不可知性,每个人物都出于利己的动力,竭力美化自己,导致证词大相径庭。与《罗生门》不同的是,《告白》里的人物并没有刻意掩饰自己,每个人的告白都是各自真实的想法。也许并不客观,但并没有刻意掩饰什么。读者从个人的叙述中,可以更为立体地了解事件真相。

人性的善恶转念似乎只在一念之间,但绝不是偶然的。小说结局虽然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可以说,小说对人性的刻画是全面而透彻的,不但通过少年犯罪案件引发的复仇深入剖析了社会弊端,人性丑恶,还不惜笔墨地描绘了人性美好的一面。作者通过写作这样一个反面的教训试图告诉人们,面对青春期的躁动与无知,趋善避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仅仅要依靠法律,家庭,老师乃至全社会都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青少年犯罪问题犹如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如果教育引导得法,可以避免罪行发生。反之,如果不顾法律,以恶制恶,只能导致恶性循环。

《告白》尽管是虚构小说,却反映了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通过深刻地剖析犯罪的动机和原因,反映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亲情的缺失,精神的空虚造成了一个个不可挽回的悲剧,给人们以深刻的警示和启迪。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