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人和鱼之间的故事,可能是胶东民间流传最广的段子。

胶东半岛三面环海,大多数县市区或多或少都有海岸线,只有平度、莱西和栖霞是个例外。其中,平度虽然不靠海,但北部的新河、灰埠等地,距离北胶莱河的入海口也不远,想吃海鲜也不是难事;莱西也是个内陆县市,但南部紧邻莱阳的穴坊,距离丁字湾也不远,并且莱西从莱阳划出的时间不长,还没有来得及形成自己单独的民谚;唯独地处胶东半岛腹地的栖霞,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到海都很远,是一个纯粹的内陆县。

古代交通不够发达,冷藏技术也不先进,海鲜很难长时间、远距离的运输,因此,吃海鲜,对于栖霞人来说,就成为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几百年下来,流传出了很多种调侃栖霞人的段子,比如栖霞人过年用木头刻一条鱼当作菜招待客人,而最著名也是最简练的一个民间俗语则是:“臭鱼烂虾,送到栖霞。”

(刀鱼)

对于“臭鱼烂虾,送到栖霞”这句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实际上,这句话的本意就是栖霞距离海很远,鱼虾送到栖霞的时候,容易有味。但后来经过演变,有人认为,这说明栖霞人不爱吃鱼;也有人理解,这说明栖霞人“消费能力有限”,吃不了好鱼。

前一种观点多少有些道理,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栖霞人吃海鲜的习惯确实不如其他邻居,鲅鱼和刀鱼是最受栖霞人欢迎的两种鱼类,这一点带有明显的历史痕迹,因为这两种鱼都适合长时间储存。

后一种观点通常会遇到栖霞人的反驳,栖霞农村虽然算不上多有钱,但至少也在胶东平均水平上,吃鱼的消费能力还是有的。

栖霞人有吃鱼的消费能力和潜力,海阳80后李昊畛就坚信这一点。

(海阳麻姑岛海边风光)

海阳是栖霞在南面的邻居,与栖霞不同的是,海阳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居住在海阳南部几个沿海乡镇的人,通常会被称作“南海沿”的,李昊畛就是南海沿人,他的出生地,在丁字湾畔的一个小岛——行村镇的麻姑岛。

麻姑岛以前确实个岛,不过现在已经有桥梁和堤坝和陆地连了起来,这个岛上有北、中、南三个村。清朝初期,李姓先祖来到岛上,定居在中村,传承到现在,中麻姑岛村已经有300多户人家。

靠海吃海,中麻姑岛的村民基本都已捕鱼养殖为业,岛上的孩子从小也耳濡目染,不少人长大后也踏入了海产品这一行,李昊畛也不例外。

(李昊畛和他们家捕的大鱼)

19岁的时候,李昊畛正式入行。在跟随长辈们学了几年手艺之后,这位年轻人开始有了创业开店的想法,“但海阳本地已经有很多人从事这一行,市场竞争相对激烈,一个毛头小伙子能掀起什么波浪呢?”

经过市场分析,李昊畛把目光投向了北面的栖霞。栖霞南部的桃村,与海阳北部接壤,每逢农历五、十的桃村大集,有不少海阳人过去卖海鲜。从他们反馈回来的信息,李昊畛认为那里是个可以开拓的市场。

很快,这位小伙在栖霞桃村开起了店。不过,创业之路并非坦途,李昊畛说,历史长期形成的饮食习惯想要一下子改变确实很难。摸索了几年,他发现,栖霞人确实很喜欢买干货。于是,他调整思路,增加干货种类,鲅鱼、鱿鱼、沙丁鱼包括蟹肉和海参。经过努力,他慢慢在桃村站住了脚。

“跟栖霞人做买卖,不用太复杂,只要保证东西的质量,坦诚一些,他们其实也很爽快”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