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经》第五章,圣人建议人们一开始修道的时候“不如守中” ,那么圣人建议我们的“守中” 之法到底是守什么呢?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第五章原文的大概意思,先看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结构形式与第75章的“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相似,可以补充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以天地不仁;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是以圣人不仁” 。这里的“以” 字作“因为” 讲,用来表明天地和圣人不仁的原因,是因为万物和百姓为刍狗的缘故。

天地对万物不再有仁慈之心,是因为万物为之刍狗(刍狗譬喻为非作歹之法),万物不尊道不贵德不行仁义 ,而是彼此损害相互斗争的缘故,所以天地不仁,不再“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不再降及时雨,而是降非时雨:或过时不雨,要雨而不降雨导致出现旱灾;或非时而雨,不要雨而使劲降雨导致出现洪灾。

圣人对百姓不再有仁慈之心,是因为百姓为之刍狗,相互争斗,不再遵守道德仁义的缘故,所以圣人不仁,一来对于“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 的有权势之人,圣人有所表态“吾得执而杀之” ,二来对于失去了“以道莅天下”的氛围不再奉行圣道的普通人,“圣人亦不伤人”的仁慈之心也会失去,将会惩罚那些为非作歹的人。

圣人在本章一开始先提出了天地圣人不仁的原因是因为万物百姓不仁在先的观点,如同人间帝王惩罚犯法之人,作为秉公执法的天地和圣人亦会执“天之道” 惩罚那些背道而驰的万物和百姓。

接着圣人再进一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人们世间有两种法,一种是至尊无上的圣道,一种是自作自受的歪门邪道,圣人借“橐” 比喻正道,正道是虚而不屈的,借“籥” 比喻邪道,邪道是动而愈出的,原文是: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天地之间所有的法,正道好像橐(两端扎口的小袋)中的空气一样,邪道好像籥(古时候的管乐器)中的空气一样。这里的犹橐籥乎,不是说犹橐籥两个物体本身,而是说犹如橐籥两个物体中的空气,橐籥两个物体中的空气是什么样的状态呢?一个时时刻刻都是静止的,一个是躁动不安的。

其橐中的空气尊道而行,坚守“清静” (清静为天下正),因为静止的缘故,感受不到橐中空气的存在,看起是虚无的,而且静止的空气不会屈服于橐中是否装有东西进去,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它总会保持一种静止的状态;圣道也是一样,坚守清静无为无执,达到无欲则刚的境界,不会屈服外界一切恶劣环境的干扰,总是能够保持身心清静,做到“燕处超然” 。

其籥中的空气背道而驰,不能坚守“清静” ,而是躁动不安,结果因其乱动,一来愈乱动愈是不能呆在籥中、愈是会流出去,二来愈乱动其躁声愈是会令人心烦不安;邪法也是一样,因为躁动的缘故,不能理智的处理事情,愈是乱动愈是不能保住善法会令善法流失,愈乱动愈会导致连锁反应,导致痛苦、烦恼、错误、灾难等愈出愈多,一个接着一个。这里的“动而愈出” 是指若行邪法乱动的话,一来会导致善法愈是出走流失,一来会导致邪法愈是出来得更多。

在介绍了正邪两种法,对比了正邪两种法之后,圣人最后告诉人们邪法会导致“数穷” 的后果 ,于是建议人们“守中” ,原文是: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多”与第22章中“多则惑”的多字含义相同,都是指多乱动多邪法,多自见多自是多自伐多自矜等躁动之法。

“言” 作动词讲,是意味着的含义,用来解释前面行“多” 之法带来的后果 。如果追求“多” 追求“籥” 之法的话,意味着一次又一次的走向穷途末路,意味着“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 意味着“荒兮其未央哉” ,轮回于生死之中没有穷尽之日。

“不如守中” 是圣人苦口婆心的劝导,也是圣人告诉人们在一开始修道的时候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什么是守中呢?

结合《道德经》第38章,我们知道圣人老子提出了道德仁义礼此五种法,其道最尊最上,德次于道,仁又次于德,义又次于仁,其礼(圣人说的“礼”与礼貌中的“礼”含义不同)最贱最下,“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礼中没有道德仁义,其礼“动而愈出” ,会导致“数穷”导致很多不好的后果。

最上之法“道” 难追求,欲成最高无上的圣道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最下之法“礼”又多苦恼,所以不如各退一步,选取道德仁义礼此五者的中间之法“仁”来作为前期修道的目标,守中守“仁” ,这里的守中便是要我们守仁,要我们坚守虚而不屈的橐和动而愈出的籥两者的中间之法,要我们不要再为刍狗,万物和百姓都守仁的话,天地和圣人亦会对万物和百姓仁慈。全章都是围绕着“仁” 展开说明的。

那什么是仁呢?《道德经》 第81章有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道德经》全文的中心思想,是圣人对道德仁义进行的诠释。这里的不争有两种,一种是不争长,一种是不争功,不争长者有道,不争功者有德;义指的是天之道中的“利” ,是舍生取义,是舍身命财货等救度一切苦难众生利益一切苦难众生的意思;仁指的是天之道中的“不害” ,不行损害、逼迫、恼乱于所有的众生,不害一切人不害一切动物, 不为刍狗,不乱动,具体来说便是奉行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一者是虚妄的假话,二者是狂妄自大的话)、不两舌(挑拨离间之语)、不恶口(骂人等粗话)、不绮语(无聊的语言)、不贪、不嗔、不痴等十善业。

守中便是守仁,便是奉行十善业道。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