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鲨鱼级潜艇

迟到的潜艇部署

在一战中作为盟军参战的日本于战后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占有了一战时被德国占领的中部太平洋的俾斯麦群岛、马绍尔群岛、帕劳、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等岛屿。当时,对于企图扩大太平洋方面权益的日本来说,进驻中部太平洋正合其意。

但是,日本的此举让美国加强了对日本的戒备心。总之,对于美国来说,在资源丰富的菲律宾与太平洋重要军事基地的夏威夷之间冒出了“假想敌国日本”,让他们不得不防。于是,在1922年华盛顿海军军缩条约缔结之时,美国刻意限制日本的海军军备,而在前一年美国与英、法、日签订的《四国条约》又限制了日本在上述岛屿建立军事基地。甚至美国还提前预计了海军军缩条约失效后的局势,在1934年通过了增强海军军备的第一次文森法案,在条约失效后的1938年又通过了第二次文森法案。在第二次文森法案中,确定建造Tambor级潜艇。

当时美国海军需要一种能够伴随巡航速度15节的以战列舰为主体的主力舰队,视情况在主力舰队前方部署的具有20节水上航速的舰队型潜艇。要达到20节的水上航速,对发动机性能要求较高,即推动每千吨排水量需要约3500马力以上功率。令人意外的是,由于潜艇专用引擎制造技术落后,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海军舰队型潜艇的航速都没有达到要求的数值。而真正实现目标的是1936年计划的Salmon级潜艇。不过,Salmon级潜艇只装备四具鱼雷发射管(前部),其微弱的攻击力还是令美国海军感到不满。

所幸Tambor级潜艇最终还是达成了水上最大航速20节、前部装备6具鱼雷发射管的要求,美国海军也获得了理想中的舰队型潜艇,该级潜艇在1939年和1940年分别建造了6艘,共计12艘。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1941年,太平洋战争开始,美军也卷入了这场世纪浩劫,战争伊始时,美国海军保有123艘潜艇,但是能投入最前线的潜艇仅有48艘,这之中还包括了用于沿岸警戒的潜艇。

大批量生产的小鲨鱼级潜艇的登场

就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不久前,美国海军决定建造小鲨鱼级舰队型潜艇。在制定计划之时,出于预算的考虑,该新建潜艇打算作为第三批Tambor级潜艇建造。在此提一句,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该级潜艇就役的不是首艇“小鲨鱼”号而是“石首鱼”号(SS-228),且仅有这一艘。

与Tambor级比较,小鲨鱼级的全长超出前者约1.2米,排水量约增加了350吨。这些改进提高了乘员居住环境,使得作为舰队型潜艇的各种设备能够更充实。该级分别在康乃狄克州格罗顿市通用动力电船公司、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马雷岛海军造船厂等地生产,全部采用模块生产方式,以焊接组装。为了加快生产速度,之后威斯康星州的马尼托瓦克船厂也加入了生产行列。由于该船厂远离大海约1600公里,建好的潜艇在密歇根湖进行试验,然后沿密西西比河下海。

在建造小鲨鱼级之际,美国海军严格要求各船厂按标准规格建造,以利于在前线维护和损伤修理时进行零部件的互换。不过,关于指挥塔,各船厂根据战斗经验教训也加入了一些各自不同的设计。

小鲨鱼级潜艇的居住环境十分舒适,不仅住舱和餐厅分开,还有两个淋浴间,远超他国的潜艇。该级在建造了77艘之时采用了高张力钢材,虽然其他设计与之前的潜艇几乎相同,但安全潜航深度从90米增加到123米,这一级潜艇称为Balao级潜艇,是小鲨鱼级的改进型,也有人将两级当成同级对待。

“伟大的平凡”

小鲨鱼级潜艇艇首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尾有4具相同的鱼雷发射管,可搭载24具鱼雷。起初只装备了一门76毫米甲板炮,之后,甲板炮又从102毫米强化到127毫米,随着战争的激化,防空机关炮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每次有新武器的投产,每艘潜艇的武备都会发生一些改变。小鲨鱼级还有一个特征即拥有完备的雷达、声纳、水下听音机等电子兵器。本来,美国的这些电子兵器就以品质高、性能优良响誉业界,可能是装备了这些优质电子兵器,本来性能平平的小鲨鱼级潜艇在实战中大放异彩。

由于大舰巨炮主义已落后于时代,主力舰决战也不合时宜,舰队型潜艇也能加入到航母舰队的支援任务,如搜索及监视敌航母舰队、见机袭击、营救坠海的己方舰载机飞行员等。

另一方面,美军潜艇队模仿德军的U艇展开激烈的破交战,频繁在日军的航线上出没,担任这一任务的主力正是小鲨鱼级。美军潜艇队将海域划分为各个网格,各网格部署一艘潜艇,责任潜艇就在此网格海域巡逻。一旦有入侵网格海域的敌舰即发动袭击,假如有敌人的舰队和运输船队等“大猎物”闯入,通常会通知相邻网格的友军潜艇共同“狩猎”。这就是效仿德国海军“群狼战术”的美式“群狼战术”,后者并不是像前者那样聚集众多的U艇,原则上是招呼左右或上下网格的潜艇,再加上责任网格的潜艇,总共就三艘参与“狩猎”。

在太平洋战争末期,美军潜艇队编成数艘潜艇组成的小队在日本近海巡逻,也侵入到丰后水道和称为“天皇浴池”的日本海巡游。此外,还在B-29的飞行路线下的海域分散部署,参与营救坠海的飞行乘员,这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此项任务类似于海滨浴场的监视员,因而参与营救任务的潜艇又获得了“救生员”的外号。另外,小鲨鱼级还常常秘密支持菲律宾和荷属印度尼西亚等地的游击行动,有时还运输间谍。

由于小鲨鱼级常常出没一线,其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共损失了29艘,虽然远远少于日军潜艇和德军U艇的损失数量,不过从美国的单一舰种的损失来看,这个数量其实并不少。

经历了二战激烈动荡岁月的“深海lady”在之后也没有几天安静的日子,许多潜艇接受了GUPPY改造提高水下性能,其中又有一些继续向雷达哨戒潜艇、导弹潜艇、海军陆战队特殊部队运输潜艇等改造。另外,也有不少的潜艇租借给其他国家,1955年“Mingo”号(SS-261)租借给日本的海上自卫队,并改名为“黑潮”号。战时让旧日本帝国海军吃尽苦头的美军潜艇,此时其中的一艘却为战后日本的军备做出贡献,这样的结局估计没人想得到。

“小鲨鱼”号(SS-212)相关参数:

*炮、机关炮为1944年以后的数据

标准排水量:1526吨(水上)/2424吨(水下)

全长:95.02米

全幅:8.31米

发动机:通用278A 16气缸柴油机X 4台/双轴推进、通用发电机X 2台

功率:5400马力(水上)/2740马力(水下)

航速:20.25节(水上)/8.75节(水下)

续航距离:水上1.1万海里(10节/小时)/水下48小时(2节/小时)

安全潜航深度:91米

燃油搭载量:重油389吨

武备:533毫米鱼雷发射管x 10/鱼雷24具、102毫米甲板炮X 1、20毫米机关炮X 1、40毫米机关炮X 1

乘员:

80~85人(战时)

图注

1、1943年5月9日,小鲨鱼级潜艇的“Robalo”号(SS-273)在马尼托瓦克船厂下水的一幕。其武备等艇外装备都没有安装,但各部分的水密处理已经结束。该潜艇于当年9月28日服役,1944年7月26日在菲律宾巴拉望岛沿海触雷沉没。当时与潜艇同沉的艇长曼宁·金梅尔少校是哈斯本·金梅尔海军上将的大儿子。金梅尔上将在日军偷袭珍珠港时任太平洋舰队指挥官,他因此事被辞退,还被降级为少将。

2、(上)在中途岛西方巡逻中的小鲨鱼级潜艇“Greenling”号(SS-213)。装备76毫米甲板炮,指挥塔装有博福斯40毫米机关炮。(下)Balao级潜艇的“Capelin”号(SS-289)乘员住舱一景,此级与小鲨鱼级潜艇的居住环境比其他国家的潜艇要优越得多。

3、小鲨鱼级潜艇有多种改进,此图为其中一例。尤其是甲板炮、防空装备、雷达型号等各艇均有不同,呈现出多样组合。此图最大的改进点在于指挥塔的外形,到了战争后期,小鲨鱼级的指挥塔比以前更小型化。

4、小鲨鱼级的首艇“小鲨鱼”号(SS-212)。生产数量众多的小鲨鱼级从事各种各样的任务,从破交战、巡逻到营救飞行员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击伤日本海军的战列巡洋舰“金刚”号、重巡“爱宕”号,击沉给粮舰“间宫”号都小鲨鱼级的改进型Balao级的潜艇。

5、经过GUPPY改进、外观完全改变的Balao级的“Greenfish”号(SS-351)。小鲨鱼级和Balao级潜艇对战后美国海军潜艇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