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占领了一二线城市的大街小巷,主打最后三公里的共享单车一度成为2017最热的词汇,随着优胜劣汰,如今,局势已经非常明显,摩拜和ofo双王称霸,而且越来越像,这样的局势,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是好还是不好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关于用户:

共享单车诞生一年多,活跃用户规模已接近7000万,用户的整体忠诚度很高。在补贴力度大的时候,部分用户会有非需出行的行为。

不过大部分出行仍然是基于切实的选择,同时有三成多的用户已经形成了工作日高频使用单车的习惯。

另外,我们也看到,用户新用户的增长带来的骑行变化,与半年前相比,尽管天气转暖,但更多用户倾向于骑行更短途的距离(3公里以下)。

2、关于盈利模式:

尽管共享单车还没有开始盈利,但它具备的高频打开率和较高的忠诚度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目前已有的商业模式中,用户偏好商家优惠券,骑行会员和骑行到制定商户获得优惠的形式。基于用户画像、短途出行数据等进行精细化运营,仍然有较大的想象空间。

3、关于线下流量入口:

共享单车为微信和支付宝拓展线下场景提供了机会。当各种app为获得更多线上流量而争夺用户稀缺的注意力时,通过线下服务的入口为线上导流,很可能成为不可获取的价值。

4、关于城市交通:

宏观来看,共享单车替代了其他交通方式,特别是公交车和打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当用户的出行半径扩展后,也会对一些线下餐饮、便利店的生意产生影响。

同时,自行车道、停车桩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匹配,以及过度投放和非规范骑行等不良现象的出现也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新的挑战。热潮总会消退,期待共享单车和用户、城市之间找到最佳的相处方式。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