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手册

依照《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采购、储存、使用盐酸;

b、使用人员必须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熟知危险品性质和安全管理常识;

c、使用现场应按下表配备防护用具;

名称

种类

常用数

备用数

防毒面罩

防毒面具

防毒口罩

与作业人数相同

隔离式防毒

面具

送风隔离式面具

隔离式氧气面具

与从事紧急作业人数相同

10个操作工备3个

防护服

防护手套

防护靴

橡胶式乙烯材料

与作业人数相同

d、加药间应配备通风设备, 以使车间内空气中氯气含量低于最高允许浓度1mg/m3;

e、管道接口处的连接垫料应选用石棉板、石棉橡胶板、氟塑料、浸石墨的石棉绳等,严禁使用橡胶垫;

f、严禁将油类、棉纱等易燃物和氯气易发生反应的物品放在盐酸罐附近;

g、空瓶和满瓶必须挂牌,分开放置,禁止混放;

h、满瓶存放期不得超过三个月;

i、应及时排除泄漏和设备隐患,盐酸泄漏时,应立即撤离无关人员,抢救中毒者,抢修及救护人员必须佩带有效防护面具,应立即强制通风或开启吸氯装置,降低氯气污染浓度;

j、应定期检查防护用品,按期更换。


最新实用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手册

目 录

1 概述

1.1 城市概况

1.1.1 位置及地理情况概述

1.1.2 给水、排水专业规划及现状

1.1.3 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服务范围和规模

1.2 污水厂概述

1.2.1 概况

1.2.2 进出水水质设计指标

1.2.3 污水和污泥处理工艺和工艺流程

1.3 污水处理厂组织结构

2 排水许可和运行考核

2.1 批准文件

2.1.1 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评价

2.1.1.1 批文单位、文号、日期

2.1.1.2 主要内容

2.1.2 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批准文件

2.1.2.1 批文单位、文号、日期

2.1.2.2 主要内容

2.2 公司对污水厂的监控指标

2.2.1 水质监控指标

2.3 公司对污水处理厂业绩考核指标

3 系统试运行

3.1 系试运行前提条件

3.1.1 取得临时排污许可证

3.1.2 人员培训工作

3.1.3 各单元处理构筑物内的清理、防腐和设备紧固

3.1.4 系统单机调试、构筑物渗水测试

3.1.5 检验进出水条件

3.1.6 复核设计负荷时工艺流程的过水能力

3.1.7 系统联动

3.2 活性污泥培养

3.2.1 接种污泥

3.2.2 活性污泥驯化

3.2.3 分析控制参数和计划

3.3 系统正常运行

4 污水处理厂运行与维护

4.1 运行调度

4.1.1 运行调度概述

4.1.2 操作规程

4.1.2.1 每班巡检及运行调整

4.1.2.2 故障调度

4.1.2.3 开机及关机程序

4.1.3 记录

4.1.4 技术指标

4.2 进出水泵站(潜水泵)

4.2.1 操作规程

4.2.1.1 启动前检查

4.2.1.2 开机操作

4.2.1.3 巡检

4.2.1.4 停机操作

4.2.1.5 潜水泵的停用和起吊

4.2.2 维护保养

4.2.2.1 维护保养内容和频率

4.2.2.2 集水井的清理和频率

4.2.3 维护保养记录

4.2.4 安全技术

4.2.5 技术指标

4.3 4.3粗、细格栅运行与维护

4.3.1 操作规程

4.3.2 巡检

4.3.3 清(运)渣程序

4.3.4 维护保养

4.3.4.1 维护内容

4.3.4.2 维护记录表

4.3.5 安全技术

4.3.6 技术指标

4.4 旋流沉砂池

4.4.1 操作程序

4.4.2 巡检

4.4.3 维护保养

4.4.3.1 维护内容

4.4.3.2 维护记录表

4.4.4 安全技术

4.4.5 技术指标

4.5 生化池

4.5.1 操作规程

4.5.1.1 开机前检查

4.5.1.2 开机操作

4.5.1.3 巡检

4.5.1.4 停机操作

4.5.2 维护保养

4.5.2.1 维护内容

4.5.2.2 维护记录表

4.5.3 安全技术

4.5.4 技术指标

4.6 二沉池

4.6.1 操作规程

4.6.1.1 启动操作

4.6.1.2 巡检

4.6.1.3 停机操作

4.6.2 日常维护

4.6.2.1 维护内容和频率

4.6.2.2 维护记录表

4.6.3 安全技术

4.6.4 技术指标

4.7 消毒

4.7.1 操作规程

4.7.1.1 确定投加量量

4.7.1.2 开关机步骤

4.7.1.3 巡检

4.7.2 维护保养

4.7.3 注意事项

4.7.4 技术指标

4.8 化学药剂

4.8.1 操作规程

4.8.1.1 化学药剂溶解和配制

4.8.1.2 开机操作

4.8.1.3 巡检

4.8.1.4 停机操作

4.8.2 维护保养

4.8.2.1 维护保养的内容和频率

4.8.2.2 维护记录表

4.8.3 安全技术

4.8.4 技术指标

4.9 鼓风机房的操作运行

4.9.1 操作规程

4.9.1.1 开机操作

4.9.1.2 巡检

4.9.1.3 停机操作

4.9.2 维护保养

4.9.2.1 维护保养的内容

4.9.2.2 维护保养记录表

4.9.3 安全技术

4.9.4 技术指标

4.10 回流污泥泵房

4.10.1 操作规程

4.10.2 巡检

4.10.3 维护保养

4.10.3.1 维护保养的内容和频率

4.10.3.2 维护保养纪录

4.10.4 安全技术

4.11 污泥脱水间运行操作与维护(带式压滤机)

4.11.1 操作规程

4.11.1.1 混凝剂的配制

4.11.1.2 开机操作

4.11.1.3 巡检

4.11.1.4 停机操作

4.11.2 维护保养

4.11.2.1 维护保养的内容和频率

4.11.2.2 维护保养记录表

4.11.3 安全技术

4.11.4 技术指标

4.11.5 脱水后污泥的处置

4.12 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

4.12.1 高压配电装置运行维护

4.12.1.1 运行前检查

4.12.1.2 巡检

4.12.1.3 维护

4.12.2 电机控制柜

4.12.2.1 运行前检查

4.12.2.2 巡检

4.12.2.3 维护

4.12.3 电动机运行使用的监视与维护

4.12.4 变频器的调试(若有)

4.12.5 二次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4.12.6 电气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表:

4.12.7 安全技术

5 检修

5.1 控制系统

5.1.1 PLC系统的计划检修

5.2 机械设备检修

5.2.1 计划性检修

5.2.2 机械设备故障维修

5.2.3 检修规程

5.3 电气设备检修

5.3.1 高压配电装置的检修

5.3.2 电控柜的检修

5.3.3电机检修

5.4 污水处理厂建筑物的检修

5.4.1 建筑物的维护

5.4.2 建筑物的检修

5.4.3 建筑物维护和检修的管理

5.4.4 构筑物的维护

5.4.5 构筑物的检修

5.4.6 构筑物的维护和检修的管理

5.5 检修纪录表和检修验收单

6 事故预案

6.1 事故预案管理

6.1.1 事故预案一般要求

6.1.2 事故预案的一般程序和参与者

6.2 废水溢流

6.3 事故预案的其它方面

6.3.1 电气和机械设备故障

6.3.2 火灾

6.3.3 停电

6.3.4 地震

6.3.5 其它故障

6.4 事故预案的宣讲、演练、评估与修订

7 安全管理

7.1 概述

7.2 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7.3 化学品管理的安全防护

7.3.1 混凝剂(PAM)

7.3.1.1 技术资料

7.3.1.2 使用PAM的管理规定

7.3.2 盐酸

7.3.2.1 技术资料

7.3.2.2 使用盐酸的管理规定

7.4 狭小空间内的安全操作

7.4.1 污水处理厂有限空间定义

7.4.2 作业要求

7.5 防护用品

7.5.1 防护用品的发放

7.6 外来人员的安全管理

7.6.1 保安管理

7.6.2 临时工作人员

7.6.3 外来施工人员

7.6.4 来厂参观人员

7.7 各级员工安全职责

7.7.1 厂长(经理)安全职责

7.7.2 工人安全职责:

8 管理组织和岗位职责

8.1 污水处理长组织结构图

8.2 岗位职责范围

8.2.1 污水厂厂长

8.2.2 污水厂行政兼出纳

8.2.3 污水厂生产技术管理

8.2.4 运行部(中控室)负责人

8.2.5 化验室负责人

8.2.6 动力维修部负责人

9 污水处理厂公用设施

9.1 工艺管道系统

9.2 供水、消防系统

9.3 雨水、污水系统

9.4 大门、围墙

9.5 道路和照明

9.6 供电、通信线网及其防雷

9.7 绿化、宣传栏

10 污水处理厂环境管理

10.1 环境准则

10.2 固体废弃物

10.3 废弃的化学药品

10.4 废油

10.5 卫生管理

10.6 绿化管理

11 污水处理厂档案管理

11.1 档案管理的一般要求

11.2 技术档案

11.2.1 已批准的初步设计图、设计说明书与运行说明书和竣工图

11.2.2 土建工程卡

11.2.3 设备简历卡

11.2.4 仪器、仪表卡

11.3 收发文档案

11.3.1 收、发文记录

11.4 人事资料

11.5 图书和技术资料

附 录

附录一 适用法规名录

附录二 交接班制度

附录三 样表总

附录四 故障诊断指南

附录五 计划性检修计划样表

附录六 在线仪表的维护与调校

电气设备安全要求

全文较多,选择一段

1.1.1活性污泥驯化

第一阶段 (5~10天) 驯化阶段

向生化反应池进水并启动水下推流器。

持续进水基本达到设计有效水深,将接种污泥在生化池内匀质, 采用鼓风曝气系统开始曝气,在污泥接种完成后的持续进水过程中逐步增加曝气量至曝气量达到最大,开启内回流,连续闷曝1~2天。

闷曝结束后,持续进水至二沉池中。当二沉池进水1/2后,关闭生化池内回流,启动沉淀池刮泥机和污泥回流泵,使在二沉池中沉淀的活性污泥在污泥驯化初期能快速地被收集,并回流到生物处理池中。污泥回流率应通过观察回流污泥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污泥回流比,应控制在50~100%之间。

当二沉池达到正常运行水位,应观察活性污泥状况,控制进水,直到出现模糊不清的絮状物,这时可适当进水,换水以补充营养物。此阶段应根据实际进水量、水质的多寡和好氧需氧量的大小,调整进水水量和风机开启时长。

当二沉池开始溢流时,暂不启动后续污水处理工艺(深度处理、消毒),并超越后续处理工艺直接出水。

在生物处理池水位达到正常运行水位后应随时监控生化池中溶解氧(DO)浓度值(通过溶解氧测定仪)和悬浮物浓度(MLSS)变化,以判断曝气量是否足够,并作出相应调整。在活性污泥驯化过程中,溶解氧的浓度应能满足以下三方面可能发生的情况下。

a)进水和回流污泥中溶解氧浓度较低; 需要较多充氧量;

b)进水缺氧,需要有足够的溶解氧将其快速改变成充氧环境;

c)当污水中营养物质丰富,需要大量的溶解氧来满足微生物的生长。

在污泥驯化的过程中,溶解氧的最低浓度应确保生化池出水口处溶解氧浓度不小于1.0mg/L。

在活性污泥驯化的第一阶段中,由于活性污泥的浓度较低,在曝气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生化代谢泡沫,一般不采取处理措施,随细菌驯化会逐步减少消失,如必要可采用喷洒水滴等措施来去除泡沫。

第二阶段 (10~20天)增殖阶段

污泥驯化工作进入第二阶段后,监控溶解氧的同时,应开始监测活性污泥的30分钟沉降比(SV30)和营养物质参数。

在进行监测活性污泥沉降比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在此阶段的前几天泥水混合物的颜色几乎同进水的颜色相同,随着曝气时间的增加,泥水混合物的颗粒变大,沉降性能变好,并且颜色逐渐变为黑褐色。在此阶段中活性污泥沉降比可达到5~20%。

检测营养物质的目的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条件,在活性污泥驯化的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参数BOD:N:P应控制在100:5:1左右,若不能达到此参数应投加营养物质进行调节。

第三阶段 (20~30天)稳定阶段

活性污泥驯化工作进入第三阶段后,活性污泥驯化工作基本完成。在此阶段中,应严格按照化验提报表中所列项目,对泥水混合物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分析和控制,并保存相关数据供系统正常运行参考。当活性污泥浓度值达到规定范围并相对稳定时,可以认为活性污泥驯化工作基本完成。污水经生化和沉淀处理后,出水SS应达标。在该阶段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进行剩余污泥排放。

第四阶段 (30天)过度阶段

该阶段的目的是记录运行参数,即活性污泥30分钟沉降比(SV30)、生物镜检、污泥回流比和剩余污泥排放量等关键控制参数。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参考。

当进水浓度较低、污泥生长情况较差的情况下应增加污泥回流比, 同时当污泥膨胀等情况发生时应减小污泥回流比。在污泥驯化的该阶段和以后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污泥回流比,如果没有保证污泥回流比,可能会出现以下现象:

没有足够的活性污泥来处理污染物。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系统启动的前一到两个星期;若污泥回流比较小,导致污泥在沉淀池中停留时间较长,污泥在二沉池中发生厌氧反应,可能会出现上浮和臭味;污泥在二沉池中形成较厚的泥层,可能导致出水悬浮固体浓度较高;当有足够的溶解氧浓度的情况下,活性污泥在生物处理池中将产生硝化反应,可能会导致沉淀池中发生反硝化反应导致污泥量增加。

污泥驯化的第四阶段结束后及污泥驯化工作完成后,活性污泥各运行参数都应在设计控制范围内并相对稳定。

来源:污水处理厂 环保人(eppeople)

可转发您!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