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和恐惧是人的本能情绪之一,这种本能情绪从宝宝一出生便如影随形般开始了。

那么,宝贝可能会害怕哪些事情,又该怎样消除宝贝的这种恐惧心理呢?宝宝为什么会恐惧这些在成人看来非常安全的事物?让我们透过胆小的表面,探寻更深层的心理根源。 

    较大的噪音 

    “这么响的声音,一定是很可怕的东西发出来的……” 

     恐惧背后: 

     婴儿在早期会比较害怕听到噪音。这是因为1-6 个月的婴儿对声音是比较敏感的,较大的噪音会使婴儿产生恐惧。 

     赶走恐惧: 

     婴儿因为噪音刺激而哭泣时,父母应马上抱起他(她),给予足够的安抚,而且要避免连续让婴儿接受令他们恐惧的噪音继续强化。当宝宝长大一些后,可以一一给宝宝解释各种较大强度的声音,如雷声、汽车警报声等等,并用温柔的话语安抚宝宝,鼓励他,并不时让宝宝接触这些声音,消除因为陌生感而引发的恐惧。 

     恐惧事件之二:怕打针 

     “那冰凉的、尖尖的东西会咬我,咬得好疼啊! ” 

     恐惧背后: 

     对宝宝而言,打针算是一件最实实在在的痛苦事。他只要一看到针管、针头,甚至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都会感到无比恐惧。其实这种恐惧的根源一方面来源于肉体的疼痛,一方面来源于对冰冷的针管和陌生事物的恐惧。 

     赶走恐惧: 

     宝宝害怕疼痛害怕打针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父母可以适当减少宝宝的这种恐惧。比如可以买一套医生的玩具送给宝宝,玩具里有听诊器、体温计、针头、针管,让宝宝在游戏中接受和熟悉这些医疗器械,减少因陌生而加剧疼痛的恐惧感。 


     恐惧事件三:分离焦虑 

    “妈咪走了,她是不是不要我了?她是不是再也不回来了?” 


    恐惧背后: 

    经历过一次亲子分离,便会有的正常焦虑反映,安全感缺乏的孩子更容易对此感到恐惧。

    赶走恐惧: 

    在宝贝分离焦虑开始形成之前就开始训练他学习适应和妈咪之间短暂的分离,每次妈咪离开时都要教他和妈咪道别。每次外出的时候,要明确地告诉宝贝,妈咪要去哪,并以宝贝能够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什么时候回来,比如到下一次吃饭的时候。不管他懂不懂,都要坚持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减少甚至消除与妈咪分离给他带来的恐惧感。 

    恐惧事件之四:怕陌生人 

   “一个不认识我的人非要抱我亲我,他一定是想把我从妈咪手里抢走吧?” 

    恐惧背后: 

    是陌生使还是觉得不安全。

    赶走恐惧: 

    怕生是大多数宝贝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一般到2岁左右,这种现象会得到缓解直至最后消失。对待怕生的宝贝,千万要尊重他的选择父母可以将宝贝抱在怀里,在他离陌生人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和陌生人聊聊天,让他慢慢适应那些陌生的面孔,一点点地接受陌生人。帮助他逐渐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心理。

 

    恐惧事件之五:怕动物 

   “小狗快走开,别靠近我,你会咬我,会吃掉我的……” 

    恐惧背后: 

    对动物的恐惧是因人而异的。

    赶走恐惧: 

    首先父母在教育中不要有任何威胁恐吓宝宝的话,避免让宝宝遐想出动物的凶残。可以和宝宝一起尝试给小动物喂食,观察小动物玩耍、睡觉等习性,在宝宝感觉足够安全的情况下让他试着去抚摸(不要强迫,如果宝宝不愿意不必勉强)。

    恐惧事件之六:怕黑 

   “别丢下我一个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了,黑暗里有什么?会不会有凶猛的野兽,可怕的怪物?” 

     恐惧背后: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宝宝怕黑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三岁前的宝宝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即会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这种心理现象的负面表现就是宝宝会对黑暗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惧怕。他们甚至把宝宝关在黑房间里作为惩罚的手段,结果导致宝宝对黑暗产生恐惧。 

    赶走恐惧: 

    如果宝宝怕黑的程度很深,父母就在晚上陪伴在宝宝身边,直到他睡着,并在宝宝的房间里亮一盏小灯。等宝宝稍微胆大一点了,父母可以帮助宝宝克服害怕的心理。比如晚上领着宝宝在黑暗的房间里做找东西游戏,这样可以让宝宝在游戏中忘记黑暗带给他的恐惧,让他在黑暗中逐渐壮胆。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