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一种原始的自然感情,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是一种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 

  嫉妒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出现,但是在自我控制、表现形式以及强烈程度等方面有所不同。

  与成人相比,幼儿还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他们的嫉妒具有明显的外露性、攻击性和破坏性。如果成人长期听之任之,嫉妒将成为幼儿人格的一部分,严重影响其社会性的发展。 

  相关研究显示,婴儿3个月时就表现出明显的嫉妒心理,16个月开始出现嫉妒表情,18个月开始出现明显而具体的外在表现。从引起幼儿嫉妒的原因来看,幼儿最初的嫉妒主要与母亲有关。

当母亲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人时,3个月大的婴儿通常会蹬腿和发出不满的叫声。大约从1岁半起,幼儿一旦发现自己的母亲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孩子身上,就会以攻击别的孩子或以哭闹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不满,以引起母亲的注意。 
  幼儿的嫉妒除了与母亲有关外,也与同伴所拥有的物质有关。2岁左右的幼儿开始关注同伴的玩具或其他东西,如果其他小朋友拥有更多更好的玩具、零食或其他东西,他就会去争抢、破坏或做出别的一些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嫉妒开始与同伴间的比较有关。进入幼儿园学习,同伴间的比较增加,教师对儿童的评价会成为引起幼儿嫉妒的主要因素。此时,因为其他小朋友获得更多关注和赞扬而导致的幼儿嫉妒行为非常显著。 

  嫉妒是幼儿正常的消极情绪反应 

  对学前期的幼儿而言,嫉妒是一种非常正常的情绪反应。1岁半的幼儿刚刚具备“客体永久性”的能力,意识到“我”与别人的差别。此时的幼儿,认为什么东西都是“我的”,不允许别人碰触,在对物质所有权上表现出独占行为
  两岁之后一直到6岁左右,“自我中心”是幼儿认知的主要特点。此时的幼儿,还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看问题。因此,面对与他们形成竞争关系的弟弟妹妹或者同伴,他们希望能够独占父母和老师的宠爱,希望能够拥有自己向往的玩具或食物,希望受表扬、被肯定的那个人一直是自己。所以,对幼儿来说,嫉妒是一种十分正常的情绪反应和自然情感。 

  幼儿嫉妒心理需要积极正确引导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嫉妒是一种非常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是,伴随着嫉妒心理而出现的一系列待人不够宽容的具体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或教育者教育方式不正确引起的。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第一,要正视幼儿的情感,给幼儿足够的爱,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所以,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让孩子知道,他是你最爱的孩子。 

  第二,要倾听幼儿的感受,引导幼儿学会自我调节。

  第三,要挖掘幼儿的特长和优点,帮助幼儿建立自信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