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素衣,头发松松挽起。眼神中透着南方女子的娴静和灵气。

她,是蔡雅艺,一个她口中的幸运人,一个玩南音的闽南女子。

泉州人爱茶,招待人的头等大事便是沏茶款待宾客,茶香氤氲间聊家常、谈公事。而在雅艺这里,我们不仅喝到了她精心烹制的茶,还得到了最棒的一种礼遇——现场聆听她弹唱南音。

泉州人按照南音独特的“指、谱、曲”分类撰写传习书卷,使之定腔定板,有规可循。拍板、唐横琵琶、南音洞箫等乐器的“长、幼”更是界定有序,最后借助群唱、合奏的娱乐方式。南音曲词传遍闽南,时至今日,闽人外乡热聚,同好小坐,如能吹弹清歌一回,这惬意的生活情趣像复刻前世古人的情感交流,完整保存。在与宝岛台湾音乐血脉遥相对话的同时,南音更滋养着人心中的家乡情愫,南去北归。

六岁时,雅艺在母亲的“连哄带骗”下开始拿起琵琶,学习南音,那时的她仅仅觉得这是个爱好而已,就像应付大多数母亲必须要让孩子上的兴趣班一样。直到二十岁时,她才真正明白了南音的内在精髓,真正爱上了陪伴她十几年的南音。就像品味浓茶后回甘一般,对南音的喜爱一下子涌了出来。让她觉得,南音,就是她这一辈子的事业。

她是老师,连英国教授也是她的门徒;而她又是平凡人,喜欢听流行乐,喜欢重金属乐队X-Japan。

她常常说自己是个足够幸运的人,而我对她所说的这种“幸运”的理解是,她只是足够努力的同时有着许多人所不及的一种近乎执拗的坚持。

2012年,在新加坡事业正隆时的雅艺,却毅然决定回到泉州推广南音。这其中不仅有着母亲的缘故,也因为她发现作为南音的发源地泉州,却在做南音的歌舞表演,脱离了南音的本质。她认为‘玩’传统文化,思想不能被传统文化禁锢,要有国际视野。所以她决定回到这个有南音土壤的地方。

2013年,带着众多大师的些许质疑,蔡雅艺回到了泉州,成立了“南音雅艺”工作室。坚持走小众文化传播渠道,并专注于“南音公益课程”分享,用自己的积蓄在厦门、泉州两地开设南音公益推广课程。2015年5月,蔡雅艺和先生陈思来一同创建了“南音雅艺文化馆”。秉承着“把泉州文化带出去”的宗旨,做了大小超过两百场的活动。“南音雅艺”在从事民间推广的同时,还受邀到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福州大学等高校举办南音讲座与示范。如今,她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已经不仅将南音在闽南语系地区进行传递,还把南音带到了上海,开始在那里开疆破土。

“南音,不是一种表演形式,而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

有人认为南音晦涩难懂,已经脱离时代,必须结合歌舞进行表演,这样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而蔡雅艺始终认为南音并不过时,很有力量。

南音虽然几经沉浮,但并没有出问题,出问题的是人们看待南音,看待传统文化的方式。而她自己,是在“南音里面的人”,南音实实在在的存在,“活得好好的”。 用她的话说,历史为闽南留下了南音,如今我们能发现研究的,已是不可复制的孤本,那是历代南音人用生命写就的唱本依据,虽无名姓,却将音乐与精神永载史册。倘或再经历一段长久的历史,让我们的后人在南音中找寻当下的南音人为南音留下了什么,如果不做点实在探索和整理,只向南音索取,不知回报,她会觉得良心不安。

雅艺心中的‘手艺’都不应该是‘苦’的,而是来自于生活与艺术相互平衡下的一种乐趣。苦之来,也许只是自身的适应能力还不够强大。在她看来创新是一种结果,传承是一种责任,传承人所做的是要把自己变成一个足够承担,有能力去传承任务的容器,然后再去传递。(文摄/中华网赛超)

本文系中华网原创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