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研读间”发布了2017年清华研究生新生大数据,7449人名新生中,年龄最小的博士生18岁,这两天,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迎来了一名19岁的博士研究生范焱,对此网友纷纷表示好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西北大学19岁博士生范焱

  • 天赋+勤奋

范焱是山西大同人,母亲是当地一所幼儿园的老师。据范焱的母亲介绍,儿子从小就很聪明,一首古诗,很快就能背得烂熟。于是母亲在他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试着教他小学低年级的知识。到了范焱五岁的时候,父母决定让他试着直接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读。

“刚开始非常吃力,不过后来逐渐适应了,就这么读下去了。”范焱回忆,因为年龄比同年级的同学小很多,所以学习成绩一直不算很好。“直到上了初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开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高中时期,范焱开启了学霸模式。“从那时候起,考试成绩一直是班里第一名,收获了一种成就感,于是就更加努力学习,甚至课间休息的时间,我都会用来学习”。

  • 15岁考入西大后被保送读研

“我其实是本科毕业后直接读博,没有那么厉害啦。”范焱笑着说。

14岁那年,范焱第一次高考成绩却不算优异。在与父母长谈后,他决定再给自己一次机会。2013年,15岁的范焱以优异成绩顺利考入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由于在校期间成绩优良,范焱获得了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机会。本该保送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他,却又选择迎接人生的新挑战——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西北大学地质学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自2011年开始招收本科直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范焱是地质学系2017年招收的5名直博生之一,专业研究方向是地球化学。”西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寇楠介绍。

  • 父母是他背后的英雄 没上过辅导班

“妈妈不光是小时候教我简单的学前知识,一直到我高中毕业为止,她都在悉心辅导我学习。”随着范焱年级逐渐升高,所学内容也变得更多、更难。母亲工作之余,一有时间,便会拿起儿子的课本,和他一起学习,为他答疑解惑。“我从没上过课外辅导班。”范焱说,是母亲的教导与陪伴,让他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就感,找到了学习的方法与动力。

采访中范焱告诉记者,其实在大一大二的时候,他的成绩也比较一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门名为“地球物理”的课程中,范焱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课上频频与老师互动,课余投入更多的时间学习,自然他这门课程得到了很高的分数。从“小成绩”中获得了成就感之后,范焱重启了“学霸”模式。

  •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不可否认,范焱是有天赋的,但是范焱母亲的陪伴与教导同样起着决定作用。

作家苏心在《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一文中说:“近期,2007年----2016年全国高考状元父母职业统计,其中,排在首位的是老师。虽然我没有看他们背后的那些故事,但我也能猜到,那些家庭,肯定是都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单说老师这职业,和孩子们拥有同样的假期,这就是优势,他们不用请假,就可以在假期里和孩子在一起,陪他学习。”

同样,在上文中,苏心讲到一个朋友的儿子考上了北大,她请教秘籍,朋友笑了:“我哪教得了,就是每天陪着他,让他知道不是自己一个人在努力。从小学到现在,一直都是,他在书房里学习,我就在旁边看书。他的成绩也是忽高忽低,每次我都和他一起找原因,然后和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沟通,不让他的任何一门成绩落下。他爸爸工作忙,但只要有时间,也都会陪孩子。每天晚上他下班回到家,无论多晚,都拿一份书报看,儿子不睡,他绝对不会睡。如果说有秘笈,这算是吗?”

常听人说,现在孩子上各种辅导班,花销特别大,所以要多加班,赚钱,哪有时间陪孩子写作业?其实,家长们可以停下脚步想一想,这是否是恶性循环呢?减少孩子的辅导班,不要怕不懂,陪孩子一起去学习钻研。

就像苏心所说“其实,孩子的世界很单纯,他需要的,只是这一程的陪伴和鼓励。那些来自父母的爱,是他跌倒时重新站起的勇气,带着这些爱上路,孩子的脚步会充满力量。

所谓教育,就像是陪一个人经历一场与困难挑战的旅程,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就是战友,为了同一个目标,肩并肩一起努力。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中国教育在线整理

西安晚报

苏心《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