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公司决定开拓美洲市场,需要扩大外销员的队伍。HR开始招人。当时正值年关,招人不是很顺利。但是还是把李晓红 (化名)招进公司。

招她进来是因为在简历里,她说自己有2年外贸从业人员经历。当时HR面试没有用英文,随便抽取几个问题之后,觉得她外形还不错就算过了。

李晓红一上手,其他同事就觉得有问题,她搞不清楚贸易术语之前的区别,很基础的专业知识都需要向人请假。

英文邮件可以写,但是水平磕磕绊绊,绝对不是一个2年相关工作经验应有的水平。但是本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同事门也都尽心尽力帮她。

直到有一天,她在一次信用证的交易当中犯了极其低级的错误,导致了十几万美金的业务款无法收回的时候,公司领导终于忍不住了,单独召见她进行谈话。

谈话之后才知道,李晓红之前做过三个月的外销员,其中还有整整一个月是用来熟悉产品。因为之前所在的工厂远离市区,她决定来城区找工作碰碰运气。所以她想到通过在简历中加大水分获取机会。

领导大为恼火,要求人事部门翻阅有关条例:

以上两条从正向和反向说明了劳动者入职时应该履行的诚信的义务,以及公司享有的知情权。这也是要求简历真实的直接依据。

公司考量再三,认为她毕业时间太短,虽然没有追究更深的责任,只做了辞退处理。

这个事情到此还没有结束。

大概过了一年半之后,公司收购了一家物流公司。HR在员工名单意外发现李晓红的名字,然后又从入职档案中挑出她的简历进行检查,果不其然,她再一次在简历中夸大了自己的工作经验,明明是自己在半年之内被前公司辞退,可她在简历里写的却是1.5年的工作经验。最后公司决定还是以简历造假辞退。

在前些年,造假的情况很常见,像李晓红这样的事例并不多见,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尤其是有一定背景的大公司会委托第三方公司对员工进行背景调查。

如果一直不被人发现还好,或者说你确实能力和简历中虚构出来相匹配,那还好。如果水分太大,无法胜任工作,或者被人发现造假,对个人职业生涯都会是败笔。

要知道,每个人跨行业的成本是巨大的,如果你打算在一个行业你努力深耕,最好还是要在意一下口碑。

每个行业的圈子都没有多大,你越是成功就会发现圈子真的很小。相近的行业有时候会彼此有交集,如果有这样造假的行为被发现,这就是一个隐藏的问题,不知道哪天就会被人发现被人提起。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