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离亚马逊还差着一个阿里巴巴的距离?

本文由“虎啸商业评论”向“经理人分享”独家供稿

亏损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资本抛弃。

所以,每一个备受长期亏损问题折磨的互联网企业都爱对标亚马逊,向来不吝惜把“下一个亚马逊”、“中国亚马逊”之类的帽子往自己头上扣,期盼能像这个幸运儿一样,即使亏损了20年,依然能拴住资本市场的心,最终等来盈利的春天。

在这些亚马逊的追随者中,京东无疑备受关注,尤其是今年第一季度财报发布后,全面盈利的利好一度让外界以为京东终于要甩掉“战略性亏损”的帽子,开始踏上长期盈利的轨道。

然而好景不长,8月京东的第二季度财报出炉,结果并不乐观:营收9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6%;基于通用会计准则(GAAP),净亏损为2.870亿元。在第一季度实现盈利后,京东重新转为亏损。

京东冀望像亚马逊一样熬过长久的“战略性亏损”后进入稳定的盈利期,可惜这个目标短期内是无法实现了。财报公布后,京东美股盘前一度跌逾7%,最终收盘跌3.59%。

不过,这只是资本市场对京东未来短暂的担忧,资本并不会完全抛弃京东,因为后者的故事尚未完结,为投资方带来盈利回报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据8月29日收市的数据,京东、阿里巴巴和亚马逊三家公司的市值分别为581亿美元、4234亿美元和4583亿美元。和今年初相比,京东股价已经上涨了近60%,而体量更为庞大的阿里巴巴同期则上涨近90%。

京东要得到资本市场的持续垂青,有几个关键点:不断扩张的业务边界、充足的现金流、强劲的盈利能力......这些仍可以为投资者们描绘一幅充满想象空间的蓝图。

根据京东公布的Q1财报,京东2017年第一季度的毛利润率达到16.1%,对比2011年的5.5%,京东的盈利能力不可否认,这种能力也给了资本市场信心。虽然京东Q2毛利润出现14.69%的跌幅,但主要是由于高毛利润率的金融业务被剥离,以及京东618促销活动带来的影响。而京东上一次出现毛利润下跌的情况,是2012年与国美、苏宁猛烈打价格战之时。

排除仅有的两次“意外”,长期以来,在低价策略的坚持下,京东的增速其实远大于亚马逊毛利润率从22.9%到37.17%的增长。

京东转型电商,最早是做3C数码起家的,这一品类的毛利润率一般只有3-5%,所以京东能够提升毛利润率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品类的积极拓展。比如图书(15%+)、日用百货快消品(15%+)、大家电(7-8%)、小家电(15%+),当然还有一部分是来源于开放平台佣金和广告收入。总之,丰富的品类、占据优势的市场规模以及充足的现金流,为资本市场再添一份信任。

但这些还不够,真正能让资本留下来,还不在乎“战略性亏损”的关键,是京东的未来前景。

亚马逊已不再被简单定义为一家电商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公司。在电商业务之外,亚马逊的项目还有云计算、智能语音、影视业、会员服务、物流……不断创新业务项目、拓展业务边界,将自己逐渐打造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庞大生态。

而亚马逊能够盈利,得到华尔街追捧,不是它的电商业务,而是AWS、会员服务和智能硬件,尤其是云服务,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亚马逊云计算业务经营利润8.9亿美元,占经营利润总额89%。只要你在Adobe网站更新PDF档版本、上Twitter聊天、上那斯达克网站看美股,背后的服务者都是AWS。

京东亦是如此,除了聚焦电商、金融、技术三大板块外,还接触新零售物流、供货商、企业级客户市场等,都是在为京东的发展拓展更大的想象空间。京东的多元布局让资本市场仍有一定的耐心等待京东的回报。

但刘强东还远未到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

京东的云计算尚未成长为充满无限钱景的高科技业务,缺乏差异化创新,始终离不开电商云的圈子;京东金融和京东物流需要长期、大规模的投入,暂时也无法支撑业绩快速增长;京东在智能硬件的比拼也差点气候,去年推出的电子书阅读器 JDRead 反响平平。

要想继续得到资本市场稳定的支持,京东还需要更好的故事。毕竟,不是所有长期“战略性亏损”的公司都能成长为亚马逊。而如果一旦宏伟的蓝图被逐渐证实无法找到有力的赢利支撑,就算曾经拥有再高的市值,也可能转眼就成了“郁金香泡沫”。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本文属 @经理人分享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