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秦始皇驾崩后,由于秦二世的残暴统治,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揭开了反秦起义的浪潮。经过几年的征战,项羽和刘邦脱颖而出,合力推翻了仅建立14年的秦王朝。之后,为了争夺天下,两人展开了多次激战,史称楚汉之争。最终,在张良、韩信等人的辅佐下,大败项羽的楚军,使得项羽自刎于乌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建立了大汉王朝。

刘邦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除了韩信等武将的英勇杀敌,还依赖于张良等谋臣的运筹帷幄。据记载,张良因刺杀秦始皇未遂,逃到了下邳避难,偶遇黄石公,得到《太公兵法》,很快掌握了书中的韬略,犹如打通任督二脉,成为智谋超群的牛人。在张良的辅佐下,刘邦如鱼得水,成为笑到最后的大赢家。

其实,在项羽的账下,也曾有一位顶级谋臣,其能力远超张良。客观来说,若项羽能够一直信任和重用此人,即使刘邦有十条命,也阻挡不足他一统天下的脚步。令人惋惜的是,由于项羽的刚愎自用,且疑心很重,中了刘邦的离间计,赶走了这位谋士,落得个兵败自杀的悲剧。

范增,秦朝末年居鄛(今安徽巢湖)人,早年一直在家乡隐居,深研兵法、韬略,却一直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项梁起兵反秦后,年仅七旬的范增果断投靠,并与项梁相会于薛地。当时陈胜已死,反秦斗争陷于低潮,搞得是人心惶惶,随时有散伙的危险。范增的道来,对于迷茫的起义军来说,犹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为起义军指明了前行的道路。

来到薛地后,范增甚至来不及喝上一口水,就为项梁等人分析了陈胜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并制定了反秦策略,扶立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为楚王,建立了楚国政权。从此之后,起义军有了公认的老大,战斗力迅速提升,为之后的灭秦之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范增深谋远虑,早就看出了刘邦非池中物,将会成为项羽夺取天下的最大对手,多次向建议项羽早点除掉刘邦,否则祸患无穷。可惜的是,项羽太过重义气,多疑且自大,迟迟不肯对刘邦下手。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先攻破咸阳,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并派人驻守函谷关,防止项羽大军入关。项羽听说此事后,勃然大怒,亲率40万大军杀了过来。刘邦闻之大惊,深知自己不是项羽的对手,遂主动撤出了咸阳城,驻扎于霸上。看到刘邦向自己示弱,一向自负的项羽顿时就放心了,认为刘邦就这点出息,翻不起什么大浪,就打算放过他。

此时范增却对项羽说道:“沛公居住在山东时,贪财好色。现在入关,财物丝毫不取,妇女没有一个宠幸,这表明他的志气不小。我令人望气,发现沛公呈现龙虎五彩的景象,这是天子之气。赶快攻击,不要错失良机。”项羽觉得亚父的话很有道理,就准备第二天出兵灭了刘邦。

项羽的叔叔项伯得知该军事计划后,为了让好朋友张良不受到连累,就连夜前往刘邦军营,建议张良速逃亡。张良没有任何的犹豫,果断将此事告诉了老大刘邦,这才有了之后的鸿门宴。

在鸿门宴上,项梁几次暗示项羽干掉刘邦,由于项羽太仁慈,就故意装作没看见,刘邦看出了苗头不对,趁着上厕所的时候逃走了。之后的荥阳之战中,刘邦被困,这也是一举将其歼灭的最佳时机,范增再次劝说项羽下手,结果又没有被接受,范增内心几乎绝望了。

后来,刘邦的谋臣陈平抓住了项羽多疑、自大的特点,就用了一招离间计。果不其然,项羽中计了,开始怀疑范增的忠心,并夺取了他的权力。范增无奈地叹息道:“天下事大局已定,君王好自为之。”然后就辞官回老家了。

在范增离开的那一刻,项羽的凄惨结局已经注定。在垓下之战中,楚军几乎被全歼,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也被迫自刎。假设项羽能够听从范增的计策,天下将会唾手可得,笑到最后的绝不会是汉高祖刘邦,而是他西楚霸王项羽。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