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二季度增长持续超出预期,但对约2000家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调查发现产业仍未走出低谷。二季度产业景气扩散指数为46,较上季度下降一个点,仍处于轻度收缩。

甘洁/文

尽管二季度GDP增长超出预期,我们的调查显示产业未走出低谷,投资仍然极度疲软。生产量、用电量总体持平。尽管通胀压力明显趋缓,价格、成本仍呈上升。

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覆盖面和严重程度均处历史高位。

这些发现都说明二季度GDP增长仍以政府主要由基建投资和采购拉动,产业经济内部结构性问题仍较为严重,今年的供给侧改革仍然应以去产能为核心,同时促进产业整合、升级,提高整体竞争力。此外,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宽松的货币政策无法真正提振产业经济。我们相信在政府对经济转型的政策支持下,中国经济长远发展仍呈良好态势。

本文数据来源于对约2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进行的季度调查。该调查从2014年第二季度开始已进行了三年。调查采用电话访谈形式,样本通过对国家统计局2013年经济普查规模以上(即销售额大于5百万)的企业按行业、地区、及规模分层的随机抽样产生。

值得强调的是,虽然我们的调查只针对销售额大于500万的工业企业。但是500万销售额并不是一个很高的门槛,涵盖了绝大多数的工业企业。而工业企业在除农业、房地产、金融的GDP中占比近50%,从中得出的结论是政策制定时不应忽略的结论。

产业景气指数仍呈收缩,投资疲软

尽管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二季度增长持续超出预期,我们的调查发现产业仍未走出低谷。二季度产业景气扩散指数为46,较上季度下降一个点,仍处于轻度收缩。产能过剩持续为历史最高。

二季度产业景气指数主要受投资拖累。当被问到“当前是否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好时机”时,只有1%的企业认为“是”,71%的企业为“一般”(上季度:74%),28%的企业回答“不是”(上季度:25%),对应的扩散指数为36,仍远低于50的荣枯点。与此相应,仅8%的企业在二季度进行了固定资产投资。而扩张型投资更为罕见,仅占1%(表1)。

价格、成本持续上涨,但涨幅明显趋缓

二季度产品价格虽持续上涨,但其涉及面和上升幅度均明显趋缓。价格上涨涉及17%的企业,远低于上季度的30%,扩散指数为57(上季度:64)。价格上涨的幅度也明显缓和,只有7%的企业价格上涨大于5%,远低于上季度的21%。

二季度近32%的企业单位成本上升,虽低于上季度的48%,上涨仍然相当严重,扩散指数为66,(上季度:74)。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扩散指数分别为63和57(四季度分别为70和65)。

成本上升仍然是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在产品价格上升超出5%的企业中,单位成本上升超出5%和10%的企业占比分别为93%和10%,远高于总体样本(8%和1%)。这又主要是因为原材料成本的上升,该项成本上升超出5%的企业占比26%,高于总体样本(2%)。同时,价格较大幅上涨的企业在生产量的变化和产能过剩方面和总体样本类似。这些都说明通胀主要由于成本上升,而非需求拉动。

房地产对产业经济的拉动效应甚微

尽管官方数据显示工业生产呈扩张,我们基于对生产量、用电量的扩散指数(均为50)以及不同规模企业生产量的变动幅度的分析,发现生产量与上季度持平。

官方数据中工业生产的扩张主要可能来自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产品价格的上涨,尽管生产量持平,工业增加值仍然上升。二是由于不同产权企业内部分化,国有和外资企业呈扩散状态,扩张指数分别为59和52(表一)。而民营企业,工业企业中的绝大多数,生产量并未扩张。不同产品类型的生产量有明显分化。资本品呈扩张状态(扩散指数:56),非耐用消费品呈收缩状态(扩散指数:47)。近期对工业生产的讨论多认为房地产和基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和房地产直接相关的企业,如水泥、建筑类金属制品、钢铁、煤炭,占比很小,只占总体样本的7%。而且,除建筑类金属制品,它们的景气指数、经营状况和生产量均低于整体水平。同时,它们的产能过剩程度仍高于总体样本。

国有和民营企业差距进一步扩大

国有和民营企业的差距值得关注。国有企业在景气指数、经营状况对民营企业的优势在近期有扩大趋势。而生产量和投资在经过了过去2年的减产能之后,均在2016四季度展开优于民营企业的趋势。

此外,近期受到关注的出口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去年国有企业出口量明显下降,今年一季度开始增长,二季度扩散指数为61,远高于民营企业(51)。

未来的挑战及重点

景气指数位列前三的分别为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3),燃气生产和供应业(60) ,医药制造业(58)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58)。其中医药制造业在2015年一季度以来的十个季度中一直位于前列。水的生产和供应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七次上榜。本季度后五名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7),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3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8),橡胶和塑料制品业(40)和非金属矿采选业(41)。自2015年一季度以来的十个季度中,非金属矿采选和皮革、羽毛、制鞋业上榜八次,其中非金属矿四个季度名列倒数第一。另外煤炭行业自2016年二季度脱离榜单后本季度再次上榜。

产能过剩继续为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其次为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以及政策。

近2/3(65%)的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反映国内需求不足的扩散指数为82(上季度:83),仍处历史高位。同时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比例较上季度呈上升趋势。36%的企业表示产能过剩超过10%(一季度:33%),16%的企业产能过剩超过20%(一季度:13%)。而且企业不认为下一季度过剩程度会有好转。

产业经济的第二大挑战,成本上升,自去年四季度开始随着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上升而变得较为突出。本季度单位成本持续上升。虽较上季度有所缓和,但仍然值得关注。

最后,融资自2014年二季度我们开始本调查以来一直不是现阶段产业经济的瓶颈。本季度仅有2%的企业认为融资是制约因素。与此相应,仅有3%的企业认为资金不足,而绝大多数资金不足的企业(97%)是生产性、而非扩张性资金不足,1.4%是因亏损而造成资金紧张。这些都意味着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宽松的货币政策无法真正提振产业经济。

(作者为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编辑:王延春)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