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早期玉器》(Early Chinese Jade)是欧洲最早研究玉器的专著之一,1923年在英国出版。作者——巫娜·蒲博-轩尼诗(UNA POPE-HENNESSY,英国作家、历史学家)认为“任何想着手写关于玉器著作的人,都会犯错误。在推动理论发展的同时,提出的意见很可能遭到质疑。但可以欣慰的是,每一次质疑和否定都是基于新获得的事实情况,对于知识的发展始终是贡献,这正是写作、出版此书的充分理据。”

“对于知识的发展始终是贡献”,也是我们选择翻译此书的理由。此次我们邀请到美国CCR(Chinese Cultural Relics《文物》英文版)翻译大奖获得者对此书进行正式专业的翻译,译者同时也是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国际索引数据库)和AATA(国际艺术品保护文献摘要)收录的美国出版期刊Chinese CulturalRelics的翻译团队成员。

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此次翻译将存疑处一一译出,其后附有译者注,如此体现知识的动态发展。


如意头有时采取桃花造型,单花瓣和双花瓣都有。这种器物也像传统的云头纹,同时也是长寿和驱邪的象征,这强化了如意其名的比喻意味。

本书无法图示这种如意,因为流传到欧洲的如意没有早于18世纪的样品。但图29还是展示了一件很早期的如意形带钩,可以帮助我们看出北斗星的曲线。

(图29)

这件带钩的头饰龙的造型,身分三部分,构成特有曲线造型。两个较低部分成纵向曲线,分而为三,两条凸线把三个曲线段分成边缘锋利的三部分,类似鱼鼓。玉器颜色难以描述,偏绿色,经过长期埋藏表面已经腐朽,局部有抛光,其余部位则粗糙。

还有件如意是灰玉,属于火烧过的,上面有浅茜素玫瑰红色。其曲线造型保持原样,但经历千年变化后,其他特征都有变化。这件玉雕充满动感,造型为三尾九头蛇,蛇口衔着灵芝(图30)。这件带钩的动物造型雕刻准确清晰,但其足和尾巴则表现得比较模糊。

(图30)

殓葬用玉

中国人用玉器陪葬的历史起源时间尚不清楚。其目的似乎与个体的长生不朽有关。根据《礼记》记载,夏朝君主口中含着9个贝壳。这些贝壳或许就是货贝,或者是骨贝,上色后模仿玉器的样子,有时就是用玉制成的贝的形状。诸侯的口中也有放置贝壳的风俗,依照等级高低,贝壳依次变小。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