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忠臣良相必出于孝子之门”,“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一般情况下确是如此,一个人连双亲都不孝敬还能忠于君主吗?但话又说回来,人性毕竟是复杂的,很多人虽然并不忠君,但依旧是孝子。东晋时期的名士郗超就是如此,并且他孝顺的方式也是真的很有“名士”风范。

郗超是名门之后,他的父亲郗愔是东晋太尉郗鉴的长子,王羲之的妻弟,官至平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属于特大的士族。郗超素有才名,见解义理精妙入微,书法超群绝俗,有旷世之才,当时与王坦之齐名,人称“扬州独步王文度,后来出人郗嘉宾。”(郗超小字嘉宾)

郗超当的是东晋的官,但他却依靠了一个门第不很高的人,那就是著名的桓温。桓温曾经三次北伐,独揽朝政十余年,甚至有心夺取帝位,在此期间,郗超一直是桓温的“谋主”,桓温一切事都要与郗超商量后才定夺。

郗超对桓温重要到什么程度?有个成语“入幕之宾”就来源于他。桓温权势越来越大,最终心怀不轨,一直想篡夺帝位。有一次,谢曾与王坦之一同去拜访桓温,桓温就安排郗超躲在幕帐中偷听他们谈话。恰巧这时一阵风起,把幕帐吹开了,暴露了郗超。谢安一见笑道:“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其实就是说你真是桓温的心腹啊!

桓温北伐失败,权势受损,为重振权威,问计于郗超,郗超对桓温道:“明公身居重任,如果不能效仿伊霍废立皇帝,不足以镇压四海,震服宇内。”桓温采纳了他的建议,最终废黜了皇帝司马奕,立会稽王司马昱为皇帝,开东晋废立皇帝第一宗。

桓温塑像

对东晋来说,郗超真算不得一位忠臣。但郗超的父亲郗愔,却是东晋的忠臣。郗愔对郗超、桓温的密谋不知情,但郗超心里很是着急,他知道桓温心狠手辣,很为父亲担心,于是经常想办法帮父亲免祸。郗愔曾担任徐兖二州刺史坐镇京口,手下有强悍的北府兵。桓温不愿让郗愔掌握京口重镇,而郗愔对此丝毫不知,还致信桓温表示愿意与他一起率部北伐。郗超偷偷将父亲的原信毁掉,然后以父亲的名义伪造信件,信中写道:“我不是将帅之才,不能胜任军旅重任,而且年老多病,还是给我一个闲职。徐兖二州的军队就由桓公统领吧。”桓温得信大喜,当即改任郗愔为会稽内史,自己担任了徐兖二州刺史,还兼并了郗愔的军队。

郗愔虽是忠臣却好财,聚敛钱财数千万。郗超在向父亲请安时,故意谈到钱的问题。郗愔笑道:“我早知道你小子就惦记我的钱!”他打开钱库,允许郗超在一天之内任意取用。他认为,郗超最多也就用掉几百万。没想到,一天之内,郗愔库中的钱财竟然全没了,原来郗超竟全分给了亲戚朋友。郗愔看着空空的钱库,又心疼钱,又惊讶儿子的作为。

郗超死时,年仅42岁,当时郗愔还在。郗超临终前,将一箱书信交给门生保管,嘱咐道:“我父亲年事已高,我死之后,如果他悲伤过度,影响到饮食睡眠,可把这个箱子呈交给他。不然的话,你就把它烧掉。”郗超死后,郗愔果然因悲痛而茶饭不思,最终患病。郗超的门生便将箱子交给他,郗愔打开一看,里面全都是郗超与桓温密谋的书信。郗愔不由大怒:“这小子死得太晚了!”从此再也不为他流泪。郗超以此来缓解父亲的悲痛,也可算是孝子了,只是不知道老爷子心里会不会充满着另一种失望与悲痛。

《晋书》评价郗超:“身死而犹能以术止父之哀,是亦智也。然人臣之义,则宁为(郗)愔之愚,勿为(郗)超之智。”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