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者如果没有想象,积木只是一块木头,等待着变化。

布置者如果没有思考,建构区只是一个堆满材料的区域,等待着生机。

建构区融合了许多领域的知识技能,它能促幼儿进科学能力的发展、促进读写能力、促进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多元文化的认知、促进艺术能力发展、促进学习地理知识。

这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区域。

然而遗憾的是,少有人充分发挥出了建构区的这些功能。

大多数老师觉得,建构区就是积木区,就是各种材料的堆砌;孩子们只会在这里堆高塔,然后推倒,进行重复无味的工作,然后这个区域渐渐冷清起来;或者在这里游戏的基本都是男生,女孩子寥寥无几、兴致缺缺;又或者孩子们在这个区域里争吵不断…

小编认为,除了跟老师的个人指导有关之外,很有可能是在环境布置上出了问题——这位无形的第三位老师导致了这些现状。

如果你想改变现状,让建构区受欢迎起来,进而真正发挥建构的魔力,让孩子们在这个区域发展各项技能,不妨看看小编给大家的小贴士,也许能帮你有目的地打造高质量环创。

1. 加入新材料,激发创造力,充分发挥建构区

如果你发现孩子们只会在这个区域里单调地搭积木,并无其他创造性的活动,那么,你真的应该添加新材料了!

正因为有其他丰富的材料的加入,建构区才得以从单纯地拼搭超脱出来,成为在文章开头提到的覆盖全面的、极具魅力的区角。否则,建构区将沦为纯粹的“积木区”。

——促进读写能力的材料

建构区是自然地促进读写能力发展的地方。

在建构区陈列与所搭建的东西有关的绘本、书籍,可以帮助幼儿搭建,促进幼儿对印刷文字的了解。

放置纸笔,鼓励孩子为自己的搭建的东西做标牌,比如为搭建的商店起名字、为医院设计标志、为超市制作海报等等。

当教师有目的提供材料并鼓励孩子时,读写能力才真正得到了发展。

推荐材料:

各种大小的纸张;

常用笔类(记号笔、铅笔、油画棒等);

胶带、剪刀等常用工具;

图纸;

计数单;

绘本……

以下为区角欣赏:

绘本投放

绘图工具投放

测量工具投放

建构计划书

——促进科学认知的材料

科学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其中数学和空间方面的小编就不再赘述,物理科学、自然科学这两个是常被忽略的方面。比如力的研究、动物生存的地方、山丘河流等。

推荐材料:

不同地貌、建筑的图片;

各种木质或塑料动物玩具;

天平、滑轮、镜子、管子等。

以下为材料图片:

——促进社会文化认知的材料

世界上有不同的民族、各异的人种、多元的文化、就算是同一群人也有各自的不同,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多如繁星,吸引着人们去探索,相关材料的投入可以帮孩子打开世界的大门,感知多种民族、了解文化差异。

推荐材料:

各种民族、国家、肤色的小人;

各种住宅的照片和材料(草棚、帐篷、房车、高层公寓、教堂庙宇、各国建筑);

交通标志(除了常见标志之外,还可以加入残疾人停车标志、盲人专用道等标志);

地图等。

以下为材料图片:

——促进艺术能力发展的材料

建构虽然短暂,但也是一种艺术。孩子们在建构中感知对称美、平衡美、设计美,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装饰建筑的材料,鼓励他们讨论建筑细节,并用搭建好的东西作为情景表演的布景,锻炼想象力和表演能力。

推荐材料:

玩具小人;

家具;

小动物;

交通工具玩具;

瓶瓶罐罐等开放材料;

帽子、服饰等表演材料。

以下为材料图片:

贴了孩子自己照片的积木

当你加入这些材料之后,你会收获一个惊喜的变化:热衷于表演游戏的女孩子们,也逐渐加入到了建构区来,与男孩子们一起搭建。

2. 将建构游戏与课程目标做联结

孩子们搭建积木、涂涂画画、在户外奔跑…幼儿园的学习看起来一切都那么自然,其实越是儿童自然自发的学习越是需要环境的精心设置,每一处的发生什么样的行为,都源于设置了什么样的环境,每处的环境都包含了教师的目标。

如果你想锻炼孩子的小肌肉,那么可以增加小块积木的投放;如果你想锻炼孩子的测量能力,那就投放绳子、尺子等;如果你想让孩子养成有计划地行动,那就投放纸笔小画板等便于孩子绘制建筑草图;如果你想让孩子体现数学关系,那就在摆放积木时下点功夫,四块单元积木放在最上层,两块双单元积木放在中层,一块四单元积木放在最下层(如下图),这样就无形中让孩子感知了数学。

你会发现,你投放什么样的材料,孩子自然会锻炼什么样的技能。如果对你的材料都不加思考,那么孩子们就很难达到“在玩中学”,也很难达到我们期望的教育目标。所以,在投放材料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理清我们的教育目标哦。

倾向锻炼大肢体运动的大型建构

倾向锻炼精细运动的小型建构

3. 科学合理的建构区环境

如果你的建构区总是存在争吵、总有小朋友不小心碰倒积木、总有一部分材料无人使用…先不要着急责怪孩子,先检查下是不是材料不够?是不是区域太窄或者动线安排不妥当?是不是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利于拿取?

总的来说:

√建构区要有足够大的空间(用于避免建筑被意外推倒);

√积木摆放应该井然有序,便于幼儿高效拿取和放回;

√搭建区域应该做好标识,以便幼儿区分何处可以搭建、何处不能搭建(比如积木架前面要标出“不宜在此玩积木”,比如可以搭建的区域铺一块地毯作为标志,它不仅能提供平稳的表面,还能防止积木倒塌时过大的噪音);

√设置封锁线(用于保留未完成的作品);

√在开始时就做好规划,设计好动线。

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小编就不一一举例了,总之,科学合理的建构区环境,能让建构活动更好的开展。

4. 打破思维的墙

小编认为,如果不打破,就难以谈创意。你的区域规则还是与所有人相同的规则吗?你的材料还是只有积木吗?你的建构区就不能在户外吗?

下面是我的三点小建议,让我们一起打破思维的墙吧。

① 不盲从传统,改变区域规则

“区域活动结束时,所有的积木都应该收拾好并放回架子上”、“不能将区域里的材料移到其他地方使用”。这是两条常见的建构区规则,它帮助我们规范了常规,但是是否同时也限制了一些可能性呢?

要知道,随着孩子能力的发展和建构的深入,一个作品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允许跨区域使用材料,能更好的丰富孩子的游戏经验。

② 不止步于常规材料,才能创意搭建和表演

之前小编在《不看瑞吉欧丰富到爆炸的材料,不足以谈人生》一文中提到了诸多丰富的材料为教学开展和儿童发展带来的好处,当我们广泛收集与投放各种材料之后,你会发现,它们为孩子们的游戏和发展带来了多么大的支持!

③ 不局限于室内,体验野性的户外搭建

广阔的户外为孩子们提供了大型搭建的空间,更有挑战性的地面、更丰富的材料、更接近自然的环境、更大型更狂野的搭建,这是一个受各个国家儿童欢迎的游戏,孩子们热切盼望有他们自己的世界。

木头、树枝、石头、砖头、轮胎、松果、箱子、篮子等等等等,孩子们开动脑筋,发挥能动性,寻找利用各种材料完成他们的搭建。这往往给孩子们与众不同的游戏方式和非凡的成就感。

你是否好好利用过这点呢?是否引导和帮助过孩子们进行户外建构呢?


当建构走进孩子的世界,他们就开始用它创造自己喜欢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展了科学、艺术、社会、读写等技能。环境是第三位老师,而我们肩负着打造这个老师的责任。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