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颐当然也聪明过人,18岁时就曾写过一封《上仁宗皇帝书》,向皇帝建议如何搞社会改革,那时的他只是一个平头百姓,说的话当然没人听。他24岁时,前往太学学习,那时太学的管理者是胡瑗。某天,胡瑗给学生们出的考试题目是《颜子所好何学论》,程颐的答卷让胡瑗特别满意。然而这位程颐却不是考试型人才,他只参加了一次廷试,因为没有考上,所以就再没有在这方面努力下去,而后一直以布衣身份讲学。

直到54岁时,程颐才由司马光、吕公著等人推荐,前往朝中任职,而后当上了崇政殿说书,这个职位就是给皇帝讲课。按说,小程只是一介平民,能够一步登天成为皇帝的老师,对一般人而言,是何等的荣耀,但小程却不这么以为。他认为自己有责任把皇帝以及皇帝身边的人都教育好,于是就给皇帝连上了三道奏章,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比如他提出给皇帝讲课时,皇太后等也要在旁边陪听,以便能了解讲解的内容,进一步督促皇帝进步,同时他要求改变讲官站着给皇帝授课的规矩,他要坐着给皇帝讲,以此来培养皇帝的尊师之心。

小程提出的另一个过分要求,则是皇帝在宫中的一切,包括吃饭和言行都要随时报告给他,以便让他掌握皇帝的各种举动,这让他在教育皇帝时能有的放矢。按照原来的规定,在夏天暑期内,皇帝可以罢读,就有如现在学校的放暑假。但小程认为这也不行,他两次给皇太后写信,要求改变这个规定,在暑期内也要给皇帝授课。

二程夫子林

小程的这一系列要求,一条也没能实现,并且让皇太后、皇帝以及宫中的各类工作人员都对他大为反感。而小程在具体授课时,依然不改他的这些规矩。《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三中称:“尝闻上在宫中起行漱水,必避蝼蚁,因请之曰:‘有是乎?’上曰:‘然,诚恐伤之尔。’先生曰:‘愿陛下推此心以及四海,则天下幸甚。’一日,讲罢未退,上忽起,凭槛戏折柳枝。先生进曰:‘方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折。’上不悦。”

程氏墓园

小程听说皇帝在宫中爱惜生灵,在漱口时都不会把水喷到蝼蚁身上,他问皇帝有没有这回事,皇帝说确实如此。于是程颐就进一步教育皇帝说:希望你把自己的善心普及到天下所有的地方,这才是天下的大幸。又有一天,小程给皇帝讲完课后,皇帝轻松地站起身,隔着栏杆折了一根柳条在那里玩耍,程颐见状立即教育皇帝说:现在是春天,万物萌生,你不应当无故地折断柳条。就今天来看,折根柳条也不过是寻常之举,更何况折枝人是皇帝,哲宗皇帝对程颐的反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没过多久,他就被撤了崇政殿说书一职。

程颐墓

程颐墓碑

再后来到了哲宗绍圣四年三月,新党上台,旧党被贬,程颐也属旧党中人。哲宗皇帝跟其他大臣说:“程颐妄自尊大,至欲于延和讲说,令太母同听。在经筵多不逊,虽已放归田里,可与编管。”看来,皇帝一直记着程颐在宫中教育自己的事情,所以他就借这个机会把小程监管了起来。

之后到了蔡京当权时,旧党人员再次受到打击,朝廷立起了“元祐党人碑”,司马光、苏轼、秦观、程颐等人,都列名其上。虽然几经反复,程颐也未能再有发展,到大观元年去世时,仍处在党禁阶段,给他经办丧事的人只有四位。

前面提到的“宋初三先生”,他们复兴儒学的方式,仍然是探讨“文”与“道”的关系,到了二程这里,他们进一步地将此提升为探讨“经”与“道”的关系,这就是二程所说的“经所以载道也”。

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理论呢?其实针对者,就是古文经学所强调训诂。那个时代的学术风气是人人都喜欢注经,二程认为这是一种弊端:“后之儒者,莫不以为文章、治经术为务。文章则华靡其词,新奇其意,取悦人耳目而已。经术则解释辞训,较先儒短长,立异说以为己工而已,如是之学,果可至于道乎?”二程认为当时的学界有三种弊端,一是写漂亮的文章,二是搞经学的训诂,而第三就是受儒学之外观念的影响。

二程所说的“异端”,其实就是指的佛、老,尤其对佛教,二程有着坚定的批判。但在二程的观念中也吸收了一些佛教宗派的思想,尽管他们坚定予以否认。卢连章在其专著中为此做出了一定的比较,比如天台宗智顗在《法华玄义》中称:“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与之相类者,《二程集》中有这样的话:“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而智顗此话所言在先,由此也可看出二程对此的继承性。

程颢墓全景

程颢墓碑

然在一些观念上,二程对佛教理论主要持批判态度。比如唐代华严宗初祖法藏的《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一书中,在解释“海印三昧”时称:“言海印者,真如本觉也。妄尽心澄,万象齐现。犹如大海,因风起浪,若风止息,海水澄清,无象不现。”这段话是用大海的因风起浪来解释心静,因为风平了,浪也就静了,所以这种心中的不静,是由外界影响而造成者,如果隔绝了外界的影响,那心也就自然不会起波澜。

二程认为法藏的说法不对:“即有知觉,却是动也,怎生言静?人说‘复,其见天地之心’,皆以谓至静能见天地之心,非也。《复》之卦下面一画,便是动也。安得谓之静?自古儒者皆言静见天地之心,唯某言动而见天地之心。”(《二程集》)二程的这个观念颇为绝对,他们认为感觉到了外界的影响,就不能叫“静”。

对于佛教的生死观,程颢有着如下的批判:“佛学只是以生死恐动人。可怪二千年来,无一人觉此,是被他恐动也。圣贤以生死为本分事,无可惧,故不论死生。佛之学为怕死生,故只管说不休。下俗之人固多惧,易以利动。至如禅学者,虽自曰异此,然要之只是此个意见,皆利心也。”程颢认为,佛教所讲的生死观只是为了吓人:按照儒家的观念,生与死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什么可怕的,而佛教却不断地告诉人们死是多么的恐怖,这样就吓住了很多人,这些人修佛教就是为了免除死的恐怖。而后他们还有很多观念都是以儒家的入世观来批判佛家的出世观。

但是,前面提到二程的一些观念是从佛教借鉴而来者,比如“静”,这是佛、道两家都遵从的观念,而小程也讲究静坐,他显然担心别人认为他是从佛教那里学来者,于是他做出了如下的解释。“问:敬还用意否?曰:其始安得不用意?若不用意,却是都无事了。又问:敬莫是静否?曰:才说静便入于释氏之说也。不用静字,只用敬字。才说着静字,便是忘也。”小程在这里把这个“静”字改换成了“敬”,这一字之差就变成了两样。

程珦墓全景

程珦墓碑

“天理说”是二程最重要的观念,他们认为“理”是这个世界的最根本准则。大程称:“万物皆有理,顺之则易,逆之则难,各循其理,何劳于己力哉!”而小程也曾说过:“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因此他们都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二程的另一个重要观念,就是“性”与“命”的关系问题。小程说:“在天曰命,在人曰性,贵贱寿夭命也,仁义礼智亦命也。”看来两者的关系是,在天上叫作“命”,而在人则叫作“性”,而仁、义、礼、智都是“命”。

既然“性”和“命”是这样的关系,那么二者之间跟“理”又是什么关系呢?小程接着说:“性即理也,所谓理,性是也。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不善。喜怒哀乐未发,何尝不善?发而中节,则无往而不善。凡言善恶,皆先善而后恶。”这是小程的著名论断,也就是他所认定的“性”和“理”的关系。

除此之外,二程在观念上还有太多的探讨。陈来先生在《宋明理学》中做了分门别类的总结,比如“理”与“气”的关系、动静与变化、持敬,等等,因限于篇幅,在此就不一一述说。

二程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白虎乡。本程的寻访我是在洛阳市包下了一辆出租车,而后由这辆车带我奔跑多地。

正在整修的神道

在洛栾高速南行20公里进入伊川县境内,下高速后,驶入了一条县级公路。这条路不宽阔,仅有上下一车道,然而离镇还有五公里的路程时,进县的道路突然变得宽阔了起来,上下六车道,两边全是华表式的路灯,气势超过了一般的地级市,路况比陕西的省道好许多。

县城中心环岛上矗立着酒仙杜康的巨大雕像,街上的广告都在骄傲地称伊川是酒仙之乡,唯一看不到者,就是对二程的宣传。作为理学创始人的二程,今天的商业价值,看来比杜康要差得很远。

沿杜康大道走到县城的西头,看到路边几个学生正在玩耍,向其打听二程墓,均摇头不知,其中一个孩子说:“去问我爷爷。”我让他带我去见他爷爷,而他一转身就打开了身后的一扇大铁门。门刚打开,就从里面走出了一位五十岁开外的男子,身穿警服,然而从气质和站姿来看,这身着装跟他的职业并没有关联性,看来穿警服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我向这位业余警察请问二程墓所在,其称不知二程为何人,但他又接着说:“不过我们当地倒有程夫子坟。”我马上说就是此坟。其告诉我了详细走法。按其所指,驶向后面的白虎山,在山顶找到了森林公园大门,却大门紧锁,敲门无人应,连问几人终于得知:从山下解放军院内也可进入。于是开车退回县城,绕人民路右转,进入鹤明路,找到军队大院,乃解放军某部二师所在地,然而门口有栏杆列明不准外单位车进内,只好让司机停车在门口休息,而后我独自走入军队院内。

从这个角度走入墓园其实不收费

也许我看上去还不像歹徒,所以未受盘问和登记。进院不远,就走上了向上攀登的路,虽然不是台阶,但也是有一定角度的坡道,步行上山约走一公里,在山半腰的路边看到了一个面积巨大的广场,从这里的石牌坊看,前面应当是二程祠。

可能是天气好的原因,这里的游客较多,这些人边拍照边嬉笑打闹,一片欢快景象。我也不明白他们来这里游玩的目的,换句话说,他们是否了解这座祠堂的主人是怎样的身份,尤其那程颐,他连皇帝都敢教训,并且已经正经到了没有朋友,如果知道这些的话,游客们还敢于此嬉笑吗?

穿过祠堂,进入后院继续寻找二程墓。果真,在后面找到了墓园,在这个墓园内,看到了一字排开的四座墓。细看之下,均非二程。在祠的西面似乎还有几座墓,然而用铁栏杆相隔不能穿行,走出祠堂向门口卖饮料小食品的妇女打问,其告诉我从西侧倒塌的墙可以进去,按其所指从破墙内进入里面三座大墓,果真是二程所在。原来正在扩建二程墓园,重修神道,故隔开封闭修建。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