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们现在的说法,伦勃朗早在350年前就在自拍了。

伦勃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自我”的画家。他一生创作了数量巨大的自画像,保存至今的就超过了90幅,这在西洋美术史上绝无仅有。

我们不禁要问,伦勃朗为什么如此热衷于自拍呢?莫非他是一个盲目自大的自恋狂?

由画观人,由人观心。伦勃朗自画像绝不是一种肤浅的玩世之情,他一生大起大落,尝尽了人世间的大喜大悲。伦勃朗终身都在研究自己的脸,研究它的特点、表情、痛苦,以及它的皮肤和头发的不同纹理。他把对生命的思考、情感的变化通过自画像表现了出来。

年轻的无忧无虑的伦勃朗曾经把自己画成漫画式的美男子,风尘浪子,装扮式的文艺复兴的廷臣。青年时的自信,中年的刚毅,老年时的道道皱纹,这一幅幅自画像是他一生曲折心路历程的重现,构成了伦勃朗特殊的绘画自传。

叔本华曾说:“当一个人面对镜子时,永远都不会以陌生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他的潜意识中总会不断低声的提醒自己,那不再是另一个我,而是我的自我。”

伦勃朗的笔,独孤求败的剑,为了超越,它们舍去的均是浮华。

独孤求败用剑来探讨人生,玄铁剑象征了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伦勃朗年轻时的自画像潇洒飘逸,技法优美华丽;晚年时简朴、内省,已经不去注意什么技法了,而是把生命真正的融入到绘画中去。将思想贯于色彩中,把感情变为光线和阴影,在伦勃朗的画笔下,沉静而又忧郁的深色、幽暗的光线无不传达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对情感对生命深深的自省。

伦勃朗的不幸,却是艺术的幸运。

事业的低谷,订画的减少,这一切反而把伦勃朗彻底从世俗的纠缠中解脱出来,使他更自由地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用画自画像的形式继续他的艺术追求。

伦勃朗敢于用画笔揭示人性中的弱点,将人的一切可能之外在的形象或面具被揭去了,将人赤裸裸的人性本身揭示了出来。在自我审视中,伦勃朗从肉体到精神的形象都通过自画像勾勒在画面里。

1659年创作的《扁帽与翻领的自画像》,伦勃朗53岁。

伦勃朗藉着画笔,用强烈的光影画法,把岁月的痕迹和自己的心灵状态赤裸地展现在画布上,包括那个硕大的蒜头鼻子。没有掩饰自己的丑陋,没有笑容,眉毛紧锁,但从那张面孔上,更能感觉到坚定的意志,轻易不向命运屈服,只是脸部的皱纹和缺陷却道尽了生命中的风霜。

《有两个圆的自画像》,伦勃朗最著名的,也是释义最有争议的一幅自画像。从画面来看,他的服饰等细节相对粗糙,简单几笔就刷出了头上的白色圆帽。唯有他的脸部,无论是皮肤的纹路皱褶,还是他深不可测的眼神,都让人感觉到,他似乎已经对周围的一切毫不在意,他关注的只有他的内心世界。

身处黑暗,心向光明,无论是画还是他自己,伦勃朗始终没有放弃,他曾经对生命怀疑过,但他最终选择的还是淡然地正视。

1669年,画家生命的最后一年,终年63岁。画家用一副绝世的完美之作,为自己的艺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他生命最后的自画像中,阴暗占据了全个画幅的五分之四,全部的人沉浸在黑暗中,只有面貌如神明降临一般发光。我们看到他那张疲惫的易动感情的、皱纹深刻的面孔,那求知的、凄楚的、审视着周围世界的眼神,这是一双看到人生美好,又看到了虚伪和丑恶的眼睛。

每当我们看到他的最后一张自画像,看到他那淡淡的满是沧桑、满是悲悯、满是睿智、犀利而静静投射的目光,总有一种心为之酸的感觉!

伦勃朗作为一个开拓者,将自己首先推向了自我解剖的十字架。如今在欣赏他的这些自画像时,我们不禁要思索是什么勇气可以让他如此直面自己,宁愿抛弃所有圣洁的形象而归宿于自我。

是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复制,但唯独思想的力量是无法替代的,伦勃朗的自画像就是他留在世间的另一半灵魂。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