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蔡青蓉 韩毅 汪一茗

记者 陈友望

“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在大运河边的流水西苑,仍有许多凝聚地方传统文化的老地名,如“河罕上”“张官弄”“沙田里”,还保留几许对故土人文的眷恋和记忆。这些老地名,指引着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迅速找到血脉来源,唤起情感共鸣。

河罕上:有一位郎中不收穷人家的钱

河罕上为原艮山十景“河罕号声”和“流水飞舟”的所在地。河罕上东起朝晖路与闸弄口相对,西至建国北路北段,地处城河岸边故名。1966年曾名支农路,1981年复称河罕上。

绍兴八年,临安(杭州)被正式定为南宋都城,在杭城外围造了城墙,建有十座城门,艮山门以前叫坝子门,当时造城墙的泥土,都是从护城河里挖出来的。

造好城墙,挖好护城河,城墙外面和护城河前的住户,则全部拆迁到护城河的北面,也就是现在的河罕上。河罕上两面都是二层楼的房子,有一条街,街的路面是四方方的大石头,中间是石板路。河罕上以前叫河岸上,后来叫河罕上一直到现在。

民国时候,河罕上有五十二家商店。肉店、咸鲞店、米店、饭店、香店、竹器店、茶店等等。河罕上最大的行,就是做丝绸生意的汇春坊,主要的生意是蚕、茧、丝、绸,也就是有名的“艮山门外丝担儿”。

河罕上139号,以前有一位中医郎中叫陈少卿,医术很高。如有穷苦人家来看病,陈郎中不收钱,市民对他评价很高。

现在河罕上这一段路,远比以前范围要小,社区沿街的一批商铺,几幢房子上,还留下了“河罕上”这个地名。

运河码头 马捷 摄

会安坝·兴隆桥·流水桥:“坝”已不存“桥”依旧

河罕上的西面,有个坝叫会安坝,在目前的建北桥的位置。建北桥西面为京都苑社区,东面为流水西苑社区。会安坝在大运河最南面,大运河的水位高,护城河的水位低,因而需要建一个坝。

从流水西苑西大门进来,约三十米有一白铁修理店,修理店的门口以前有一座桥,叫兴隆桥,兴隆桥西面十米左右有一座寺庙,叫关帝庙,传说庙里的和尚要孝子才可做,以前这儿有一位大善和尚。

流水桥东出流水桥,西至沙田里,长450米。元称溜水桥,清改名流水桥。1997年建流水苑时拆除西段,仅存朝晖路以东段,长92米。《艮山杂志》记载,“溜水桥,在清凉闸北,水流桥下,水声清吟,故水称琴溪,桥称溜水。”宋时,两沙河至此落差颇大,水势无所节限,时常成灾。明初,乃设会安、俞家两坝,一以潴其北流,一以界其东流。清凉闸北有溜水桥,桥曾有南北两桥,西称溜水桥,在张官弄;东称东溜水桥,溜水桥东有杨墅庙,现已拆建成朝晖路。

艮山十景公园 汪一茗 摄

杨神庙·沙田里:记住忠勇之将杨再兴

民国时期,流水西苑的东北角有三棵大的香樟树(目前只留下一棵),北面是一寺庙,叫杨神庙(又称“杨墅庙”),现在为朝晖路。杨神庙从南宋造好后,香火一直很旺,约1950年代庙就被拆了。

杨神庙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爱将杨再兴,也是杨家将的后代。杨再兴误走冰雪覆盖的小商河,连人带马,陷入小商河中,番兵赶到后万箭齐发,可怜杨再兴连人带马,射得如柴篷一样,不幸阵亡。因其忠勇无比,朝廷封威武侯,立庙祭祀。其后裔子孙永居于此,故又名曰杨墅。

沙田里是艮山十景之一的“沙田红灯”所在地。北起朝晖路,南至兴隆桥。嘉靖《仁和县志》卷一:“沙田市镇,艮山门外”,俗称沙田,或以海沙之锁涨也,故名沙田里。

沙田里多种植蔬菜瓜果。据说,沙田红灯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夜市,因当时人们白天没空,晚上才出来买卖东西。沙田里生意做得最大的要算沈三房,他们开的是蔬菜行,二十四小时营业,沈三房的货都是船上来的,第二家生意做得大的是陈家渔行,也是二十四小时营业。沈三房的后代和陈家渔行的后代大多住在流水西苑和流水东苑。

沙田红灯 谢煌 绘

财神庙·张官弄:怀念多年以前的那位清官

现在的雅兰公寓,之前是一座财神庙。这座财神庙很大,有好几百平方米。1949年后,里面还有几位和尚。1956年,杭州交管局在这里办起了水陆装卸站,装卸站里面有270多名装卸工人。

流水西苑社区门口的路原叫张官弄,南起河罕上,北至流水桥。有一位姓张的官员曾住在流水西苑27幢的位置,七十多岁去世后,他的坟就做在流水桥的边上,人们为了怀念这位清官,就把这条路叫张官弄。目前社区流水西苑27幢对面有两幢房子叫“张官弄4号”“张官弄6号”。现京都苑地块是原九大祥米行所在地,右边是消防龙会,有二支龙,人工拉的,救火的时候二个人对面站好用手压,出水时很小。1949年后,这支消防龙会搬到了张官弄南面(目前的社区运河休闲广场健身苑点东侧),再后来又搬到了原莫衙营东街路那边。

编辑 郑成航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