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眼名人大咖的圈子,就发现很多人不约而同选择了跑步作为业余爱好。小布什曾经在农场建立了“100华氏度俱乐部”,邀请大家一起高温畅跑。而坐拥200亿身价的潘石屹不满于安逸的生活,决定用跑步来磨砺心理,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为什么大牛们都钟爱跑步这项运动?

网上有人说,打开你的朋友圈,跑步的人占比越高说明你的中产阶级成色越足。从心理学角度讲,跑步能够迅速普及,席卷民间,有着更深层的心理原因:村上春树在谈为什么跑步时说,他跑马拉松就是要用肉体强化来对抗心理的毒。

用跑步来对抗生活的“毒”

2015年的跑者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跑者主要集中在30岁左右,工作、家庭压力较大,大多心理焦虑。显然,比起追求身体健康,寻求心理健康才是跑步者们更大的诉求。村上春树要对抗的“毒”是写作带来的憔悴,而跑者们要对抗的“毒”,是挥之不去的焦虑、恐慌和不安。

给你一个仓鼠球,你会不停跑下去

每次跟朋友小黑见面,他总是神情焦躁,有时因为工作,有时因为生活,永远都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前段时间见他,却像变了一个人,说话做事都沉稳许多,问起来才知道这半年间他一直坚持跑步,从刚开始的凑热闹,到后来跑得久了发现心理的不安感被一点点卸下来,跑完全程,腿是沉的,心却轻了。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跑步不仅能帮你驱散压力,还能保护压力侵袭你的大脑健康。越锻炼越聪明,看来是有科学依据的。

操作得当,跑步快感如嗑药

跑步可以激活大脑中的奖赏体系,让你的大脑不断释放“快乐因子”多巴胺。还有很多东西会刺激快乐因子的释放,比如一块绵密的奶油蛋糕、一场美妙的音乐会或者一次异域之旅。相比较而言,跑步大概是性价比最好的高级奖赏之一。

嗑药(还有吸烟)让人心理欲罢不能的原因就是它会释放出大量的快乐因子,但随着用量增加,你的快感会越来越不明显,结果就是不断加大用量导致上瘾。跑步激活的是同样的奖赏体系,而且不容易上瘾。

如何用跑步正确对抗生活的毒?

  • 量力而为,跑步不是零门槛

尽管跑步看起来要求不高,一旦疏忽大意,很容易给身体造成伤害。美国心血管研究院的松村博士发现:每周跑步时间超过3小时以上,就会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即使慢速长跑也是一样。

  • 享受跑步,但远离群体跑步

各种夜跑打卡、集邮似的参加马拉松比赛,已经脱离了跑步的本意。跑步其实是一项极其个人的运动,如果喜欢,不如独享。

  • 适度锻炼,别做跑步瘾君子

跑步能够刺激大脑分泌快乐因子,也就是说跑步也可能上瘾。所以跑多久,跑多远还要自己心理有数,适合自己的频率才是最好的!

你的身边有人在跑步吗?或者你自己就是其中一员,跑步带给了你什么好处,写在留言区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更多心理学干货、趣闻,欢迎关注夏小糖的心理驿站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