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船国际荔湾厂区1号船台最后一艘船下水 彭永桂 摄

中新网广州8月24日电(郭军 彭永桂)24日中午,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广船国际荔湾厂区1号船台迎来了他的最后一艘新船下水。这也是该厂区最后一次船台下水。

据了解,广船国际荔湾厂区共有1座4万吨级、2座6万吨级船台和一座5万吨级船坞。几十年来,大量舰船和巨轮从这里下水,为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从今年起,该厂区将逐步停止造船生产,将造船产能转移至广州南沙区中船龙穴造船基地,预计2018年前完成搬迁。其中,2、3号船台日前均已经完成最后一次船台下水。目前,该厂区仅剩一个船坞仍在造船。

广船国际董事长、党委书记韩广德指出,自1954年8月1日广州造船厂(广船国际前身)成立至今,广船人已经在这片热土上奋斗了63个年头。1958年,1号、2号船台开始建造;1982年,3号船台开始建造;之后,3个船台几经扩建,形成了现在的造船能力。

据老一辈的造船厂退休工人介绍,上世纪50年代,刚刚解放不久的新中国工业底子薄,为了维护南海安全,决定在广州建一个造船厂,造船厂的员工们全靠自力更生,亲手一砖一瓦建起了这个船厂。

据老人们介绍,广船国际1号船台创造了许多个“第一”:华南地区第一艘导弹驱逐舰在这里下水;华南地区第一艘万吨船——13000吨货轮“辽阳”号在这里下水;在该船台建造的38800吨散货船——“宁安16”号创造了船台、码头“双56天”的周期记录;中国第一艘半潜船——18000吨半潜船“泰安口”号在这里下水。

在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年代,采用船台下水是造船企业首选的一种造船技艺,靠造船师傅代代传承。一艘大船重达数千上万吨,造船师傅们要在无需借助外力的情况下,让这样的庞然大物自己“坐滑梯”,平安滑入水中,考验的正是人类无穷无尽的智慧。

据广船国际下水经验丰富的师傅介绍,通常一座倾斜纵向船台由三个部分组成:水下部分由钢结构支撑,水上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船台之上布置有延伸至水中的笔直滑道。滑道上装有滑板,形如铁轨,可自由纵向滑动,其余位置整齐排放钢木结构的船墩。

在船台下水前,靠数百个船墩同时托举起整船重量,工人师傅将加热后的滑油均匀浇淋在滑道上,再将滑板安装到润滑后的滑道上,利用缆绳及复杂的联动装置将滑板牵引固定住,限制其自由滑动,然后降下“千斤顶”,让船只“坐”在滑道上。下水时,要有序拆除船下的船墩,松开滑板“刹车”,船舶便滑入水中。

据介绍,船台按照结构形式可分为三种,分别为纵滑式斜船台,侧滑式斜船台及平移式水平船台。目前,广船国际荔湾厂区的三座船台均为纵滑式斜船台,斜船台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由于荔湾厂区所处珠江航道狭窄,水深较浅,斜船台无法用于5万吨以上的船舶下水,也无法再进一步扩建船台,限制了建造船舶的规模和效率,这也是广船国际产能转移搬迁的原因之一。(完)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