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乐嘉带四岁半的女儿去沙漠徒步4天穿越76公里的事情霸屏了。有的人赞赏这种虎父无犬子的“挫折教育”,然而,更多的声音认为这是在哗众取宠。

那么,同样是“狼爸”式的教育,为什么《摔跤吧爸爸》赢得喝彩一片,而乐嘉却落得一身骂名呢?

原因有很多,这里暂且分析其一,那就是乐嘉缺少一种能力——同理心

在影片《摔跤吧爸爸》里,虽然爸爸为了将两个女儿训练成专业选手,强行剪掉了她们的长发,给正值豆蔻年华的姑娘们换上了T恤短裤,逼着她们天天早早起床训练,但这都是专业化训练的客观要求。而在这些专业训练要求之外,爸爸对女儿并没有一概独断专行、控制操纵,而是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爱。

比如,专业摔跤训练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在正式开始训练之前,爸爸主动带女儿们去最爱的路边摊一次吃个够。比如,大女儿在进入国家队后,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爸爸并没有横加干涉,最终是女儿屡屡碰壁,幡然醒悟,主动向父亲说出了“对不起”。

反观乐嘉。

在带四岁半的女儿徒步沙漠前,他和女儿约法两章:

其一、不可无理哭闹,哭要有哭的理由;

其二、无论发生什么事,绝对不可以让大人抱,要靠自己的力量每天走完全程。

走到中途,灵儿哭闹着要停下来。

乐嘉说,如果我们现在停的话,要么不走了,回家好不好?

灵儿最终说,我不要回去。

晚上,发现原来灵儿腿上起了大块的红疹。

不知你从中看出了什么,我看到的是,控制,有“智慧”的控制。

对于生理机能、心理素质都未发育成熟,尚未具备独立思辨的能力,尚未形成基本人格担当的四岁半孩子,家长用这样的命令式约定和陷阱式选择题来控制孩子,孩子多半是会被大人设计好的线路拽着走的。但是,有没有想过,这样做,究竟是大人需要的,还是孩子需要的?

有同理心的家长,是不会给孩子出“要么停下来现在就回家,要么继续”这样无从选择的选择题的。有同理心的家长,是不会提出无论发生什么事都绝对不可以让大人抱的不平等条约的。

同理心,是感知他人想法情绪的能力,是角色互换的能力。有同理心的人,不会一意孤行,不会偏执顽固,不会自以为是。有同理心的人,会有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比如面条乔。

《面条乔闯世界》,有盲文的绘本

在《面条乔闯世界》中,乔是一锅即将被下锅煮熟的一大把面条中唯一一根不愿意听天由命的面条。他从餐桌滑到地板,再沿着台阶,经过一堆混乱的鞋子,穿过半开的门,终于自由了。他无所畏惧的向前,虽然锋利的石头会刺进他的肚子。

当看到一个又红又圆的东西,饥饿中的面条乔以为那是一只番茄,正准备大快朵颐,却发现那个红色的“番茄”变绿了。原来,那只是一只怕被眼前这只长而弯曲的“虫子”钻进肚皮的苹果。

两人相视而笑。苹果在面条乔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恐惧,面条乔在苹果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饥饿。原来,并不是一切都是第一眼看上去那样。

《面条乔闯世界》,用短短的故事,说出了大大的智慧。顺带说一句,这本绘本也是国内唯一一本兼具正常文字与盲文印刷的绘本。

如果面条乔在不具备闯世界能力的时候,就被人硬拉着去闯了,那么,它日后还会对闯世界有兴趣吗?如果面条乔不具备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强大的内心力量,它还会在锋利的石头刺进肚子后继续前行吗?

《摔跤吧爸爸》中有个关键情节,孩子原本对爸爸的训练是抵触、抱怨甚至反抗的,因为参加婚礼听到闺蜜的一番话而顿悟,之后发生彻底转变,产生了自觉主动参加训练的内驱力,是她们对自己的人格担当,促使她们的行为态度发生根本变化。不妨试想,如果这俩女儿是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人格担当的幼童,会自己顿悟吗?会自己突然就爆发出内驱力吗?

如果学会换位思考,那么,乐嘉有可能会发现,对女儿约法三章,其实是因为自己太想赢。如果学会换位思考,那么,乐嘉也许会心痛,原来这种违背生长发育规律、忽视孩子内心真实感受、用大人的命令强制孩子无条件服从的训练,收获的不一定是意志坚强的孩子,而是屈从于强大力量、失去真实自我的拉线木偶。

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需要不时的审视、澄清,我们给予孩子的,是真正的爱,还是打着“这是为了你好”的名号,将我们的意愿绑架于孩子身上。我想,以高质量陪伴构建好孩子的安全感,不破坏孩子天然的求知欲和探索世界的动手能力,在各个年龄段引导孩子做好这个阶段应该做的事,也许,到了某一天,家长不用刻意强迫,只需要给孩子打开一扇门,适当的推一把,孩子就会像《面条乔闯世界》里的乔一样,在自己内心的召唤下,勇敢的冲出大门,向未知世界进发。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