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山律师是目前我采访过的律师当中唯一一个“律二代”,以至于我对他充满了好奇。记得第一次见他是在采访王志虹律师的时候,那时对他的印象是很高、很瘦、戴副眼镜且文质彬彬,有一种学者风范。

他展现在我面前最为直观的标签有:“阅读知识焦虑症”、“运动全能手”、“聊天段子型”。

伴随着这三个词,带你认识本期大咖录嘉宾——元申所姜山律师。

#从教师到律师#

智善:您大学的专业是师范教育类,毕业后还当了一名老师,那后来为什么会想着去考法律硕士,做律师呢?

姜山: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受了家庭影响,我父亲是一位律师,所以我一直有志向于从事律师这个行业;第二,之前做教师更多的是跟教学内容打交道,其实我的个性是更喜欢和人打交道,律师这个行业会有更多跟客户、和其他部门或是其他的人接触的机会;

第三,教师和律师一样,都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但是教师创造价值的过程会比较长,你在教授给学生知识之后,可能不能立刻体会到知识给他带来的好处,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把知识的价值慢慢体现出来。

律师给客户创造的价值能比较快地呈现出来,你在办完一个案子之后,客户是能够立刻体会到服务的价值。所以基于以上三个原因,我就选择了从教师转行到律师。

#律师+MBA#

智善:您在武汉读了法律研究生,现在还在读MBA,为什么会想读别的专业呢?

姜山:我去武汉大学读MBA是从2015年开始的,那个时候我从事律师这个职业已经有七八年了,在这七八年的执业过程中,我发现了有这样一个问题,当你做律师这个职业太久了之后,你的思维容易出现一定的固化。

律师的思考方式往往是垂直的,他会在法律这个线条上做非常多的研究或者是集中精力去考证,但往往也忽视了横向。

所谓的横向就是你去完成一个交易的项目,法律只是其中垂直的一条环节,也还包括战略、管理、营销,和税务方面。一旦你这种固化的思维形成了之后,就会忽视掉横向线条上的其他环节。

2015年的时候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就觉得非常有必要去读MBA,一来是结识更多的朋友,二来是让自己在提供法律服务的时候能有更多思考的维度。它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我认识了各行各业的朋友之外,也获得了一些思考问题不同的方式。

举一个例子,我有一个案子,对方是金融机构,他们当时做了一个抵押贷款的合同,按照我们以往的思维方式,认为金融机构在风险控制和合规方面做得非常好,我们可能只会对抵押贷款合同做一个形式上的判断,如果是有效的,我们就觉得ok,可能就不再会管它了。

但是从MBA获取的经验让我感觉能在合同上进行更多的发掘,我就向我MBA里很多金融机构的同学请教,银行、金融机构在进行抵押贷款时,他们内部操作流程的文件是什么样的,操作流程落实到具体实践的时候,需要在哪些关节点上能够把控住。

通过这样一些分析,发现案子当中,这个银行在做抵押合同的时候是出现了很多有过错的地方,最后导致了抵押物不能实现它的抵押权。

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来,做律师一定要有横纵结合的思维方式,你才能够在案子或项目当中找到、发掘出更多的信息,找到事物的关键点。

智善:您觉得拥有不同职业的经历,对从事律师这个职业会有怎样的帮助?

姜山:帮助是非常大的。现在有很多年轻律师遇到的一个问题,很难在法律服务市场上找到一个切入点。如果你之前能有一个其他的工作经历和你后期法律知识结合起来,就能在某一个具体行业的法律服务市场非常快地找到一个切入点。

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发现有一个趋势,很多客户需要的律师不仅仅是懂法律,更要懂行业。也就是说律师对于一个行业的熟悉程度可能比他对法律的熟悉程度更重要。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事务所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律师——吴俊雄律师,在从事律师职业之前曾经在宜昌人民医院做过七年的医生。他从事律师这个行业之后,就很快找到了他的切入点——医疗纠纷。我们事务所有了吴律师之后,其他律师碰到医疗纠纷或医疗相关的业务时,也会去寻求他的帮助。这个就是职业经历对你后期从事律师所带来的帮助,一个比较好的例证。

#律师需要读研来武装吗?#

智善:根据律师的工作能力要求,对于想要从事律师工作的学生,您觉得有没有必要读研,读研对于一个要从事律师工作的学生帮助有多大?

姜山:读研这件事情不是必要的,但可能它是很重要的。律师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行业,它除了你在执业当中经验的积累之外,还必须要不停地学习新知识。

只要确立了终身学习的原则,在你执业的过程中就应该抓住一切尽可能的机会去学习,那么研究生或者博士或者其它的学习,这些东西应该是贯穿在你整个律师职业生涯的。

按目前来看,可能更合适的一种方式是,你进入到这个行业,在你逐步的执业过程当中,对某一个领域产生了兴趣,或者觉得某一个领域它的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好,这个时候你再选择一个合适的方式,再在这个领域里去学习专门的知识,从而把这些学到的知识很快地运用到你的执业过程当中。

这样的学习,我觉得既有目的性,效率也很高,也能有非常好地转化成经济效益的一个效果。

#准律师所需的必备技能#

智善:您觉得一般从学校刚出来从事律师工作的学生,都会遇到哪些问题?理论和实际的差距有多大?

姜山:按我目前的观察来说,觉得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个是沟通方式的问题,这些东西在法学院是没有教的。这些训练的缺失就会导致一些毕业生在刚开始进入行业的时候会出现不适应。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毕业生刚到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或者是做律师助理,他的合伙人对他说:“小张,今天我有一个客户要过来,你来给我安排一下。”就这么一句话,你怎么去理解它?

可能有些人就能够非常清楚地去把这个客户叫什么名字、联系方式、什么时候到、住哪个酒店、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这些全部安排好,这个时候就会觉得,你听明白我的意思了。

可能有的人就只是“哦,我知道了,需要我做些什么?”,他没有听懂意思。所以有很多的沟通技巧在本科的教育里可能是缺失的,这个更多靠的是个人的悟性。

第二个可能是思维方式。中国的应试教育是从小学一直到大学这么贯穿来的,所以很多时候,学生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去做一件事情,他们很少会问为什么我要去做这件事情。

比如我现在要求一个年轻律师出具一份律师函。如果你没有考虑我为什么要出具这份律师函,你可能会在律师函里写上很多跟案件相关但又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但如果你能知道这封律师函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你就能够用很精炼概括的语言把律师函写好,而且这个律师函发送之后能够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第三个就是具体的一些技能和技巧,这个说起来范围就比较广了,比如说法律检索,怎么样在浩如烟海的法条法规里迅速地定位找到我所需要的法律规定,现在最高院推行了法律文书上网,怎么样在成千上万的案例里迅速找到对我有参考价值的一些案例。

这样的技能在学校里是没有学到的,但这些技能在你执业的过程中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提前熟练掌握这些技能,那年轻律师就能很快适应执业的流程,对自己的执业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以后如果年轻的学生有志于从事这个行业的话,可能需要在这三个方面多下功夫。

#涉外案件的特殊所在#

智善:涉外案件的处理与国内案件处理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细节?

姜山:从我个人的感受来看,在从事涉外业务的时候有几点和做国内的案件不太一样,首先你要做很多协调工作,当你做涉外案件的时候需要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人员之间进行配合。

在配合的过程当中,有一个谁主导谁的问题,随着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律师在涉外业务上起主导作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说到具体的协调,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时间的问题。当你跨在不同时区的时候,大家的工作时间是不一样的。

第二个,可能是法律文化上的一些差异,外国很多客户、律师,他们有一个概念,按照法律相关规定或要求完成了之后,结果应该是可以预期的。国内可能背景会复杂一些,除了法律规定,我们还有一些政策和整个大形势的影响,很多结果是不可预期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把情况解释给国外的客户或是律师同仁们听,可能要花很多工夫。这些不可控性对国内客户是很好理解的,但是对国外的客户可能要花更多的精力去解释。

#律师的知识焦虑症#

智善:您平时有什么爱好呢?另外,您怎样看待知识焦虑这个问题?

姜山:以前爱好也挺多的,但是因为工作繁忙了之后,目前来说,爱好就只剩下两个了,一个是看书,一个是运动。

知识焦虑也是我最近两年才发现,自己有这样一个倾向。发现在工作过程中,除了要具备法律知识之外,可能对其他方面的知识都需要了解。随着你经历的案件和项目越来越丰富,就会发现知识缺失越来越多,很多知识都想去学习,但学习知识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这两者之间就出现了不平衡,就会出现知识焦虑。

所以不仅仅是律师,可能现在很多行业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你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可能很多,买的书也很多,但没有时间去看,而且随着职业的发展,会觉得知识缺失越来越多。

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也是我最近在考虑的。

可能我们一直都在做加法,学习各种各样不同的知识,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尝试做一些减法。除了知识焦虑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词也是我最近比较感兴趣的,叫做元知识。

所谓元知识就是知识的知识,你没办法掌握浩如烟海的全部知识,特别是像现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在这种时候,当你在需要了解某一类知识的时候,首先可以确定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我学习这个知识是为什么,我掌握了它有什么用处;第二,这一类知识的结构和体系是什么样的;第三,我不能掌握这个领域知识的全部,但要具备挖掘、搜索的能力。不需要把某一领域的知识掌握到事无巨细,只需要掌握到一定程度就行了。

#先来一个小目标#

智善:对自己未来的的一个职业规划是什么,有没有什么目标?

姜山:只有小目标。我们律师事务所以前是以日资企业的客户为主,因为我们事务所主任团队都是在日本留学回来的,所以日资企业一直是我们事务所的主要服务对象。而我本人是英语专业的,我们现在团队里有一位杨璐佳律师,她是从法国留学回来的,所以我们有一个目标就是能够把现有的客户,从日资企业的客户拓展到英美的企业以及法国的企业,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以前我们一直觉得武汉的涉外市场不太大,武汉是一个内陆城市,但是这一两年,随着两个概念,一个是“一带一路”,这是国家的概念,另一个是今年年初的湖北省自贸区已经落地了,这样一些政策红利的到来,让我们也应该把它充分利用起来,我们可以在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融资以及国际金融这样一些比较高端的法律服务市场,在湖北省把它开拓出来。主要就是这两个小目标。

#对智善说的话#

智善:对于智善这样的法律新媒体,您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有没有什么想对我们说的话呢?

姜山:了解过,智善我一直都有关注,包括你们推送的一些文章我都有读。

我个人的一些想法是,法律的新媒体对于法律这个行业是非常重要的,它至少能在以下三个方面起到作用,第一就是能够集合法律这个行业的声音,拓展影响力。以前律师发出声音的渠道比较有限,只局限在一些学术的期刊上或是行业协会里,那么新媒体这样一个渠道是可以聚集律师行业共同的呼声或是共同的问题,然后传播给同行、客户、社会大众,让律师的声音能够被更多人听见。

第二个从律师自身来说,像智善这样的新媒体可以成为律师持续学习以及知识管理的平台。我看到有很多同仁发布了一些非常优秀的文章,有他们自己经验的总结,甚至有一些个人的想法和经历,这些东西汇集起来之后就能够成为其他律师借鉴的内容。其他律师在新媒体上持续地进行学习、分享、沟通也能逐渐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三个,我觉得新媒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可能会给律师行业带来一些变革性的影响,新媒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律师行业以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有了智善这样的新媒体之后,客户就有了更多客观了解信息的渠道。以后的律师也会更加注重自己在新媒体这一块自我品牌的打造。

如果你在某一领域非常突出或你有志成为这个领域专业的律师,你可能需要在第三方,像智善这样的新媒体上面着重的打造自己在这一块的品牌影响力。

您如何看待新媒体对律师群体的作用?

写下走心评论或今日感悟

明天你也能上智善日签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