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阶段“社会治理”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位置,而社区作为与人们联系最密切的基层组织,是社会治理的着手点和落脚点,因而社区的治理则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社会治理的基本对象。

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原来的社区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许多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有时得不到准确传递、及时回应、妥善解决,导致社会治理在基层出现一定的“真空”和“盲点”。

网格化治理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手段在这样一个新型背景下产生发展,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继展开,一些城市也纷纷开始学习经验和开展试点,一时间网格化治理被运用到各个领域,成为了政界和学术界研究讨论的焦点,由人民网、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共同主办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得到各级相关单位踊跃参与。

网格最初是应用于电力网格(Power Grid),20世纪90年代中期网格技术作为计算机领域的一种重要信息技术在国际上兴起,然后不断扩展至其他行业和领域。从“网格”的起源和目的看,“网格”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与异地协同。

“网格化治理” 属于地理意义上的网格化,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网格”有着较大区别。地理意义上的“网格化治理”是指在一定范围之内据地理环境、人口等情况,通过科学标准划分而形成的地理位置定位,将人员对象定位在所划分的网格里进行跟踪和管理的地域上的划分,地理编码和社区部件以及社区成员等等,实现了快速、精确、高效的网格化定位管理。

社区网格化治理中的 “网格”是一种物理网格,而不是互联网当中的虚拟网格。它不同于传统社区制的管理模式,通过划分“网格”来代替自然区域界限或者人为的行政区划,有助于在较小的地域范围内实现精细化管理,明确管理对象,不同的管理主体便不再以整体城市社区作为工作范围,而是根据不同的“网格”需要进行管理、提供服务,分属于不同组织的管理主体便可以在同一个“格”中协作,分属于不同组织的信息和资源也可以在同一个“格”里共享。

综之,社区网格化治理是在保持原有街道和社区管理体制不变的基础上,将城市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配备网格管理人员进行动态巡视,并依靠城市社区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起指挥与监督相分离的一种新型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以及协同办公,为城市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