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数人是第一次做父母,没有经验,没有培训,只能自己摸索前进就像我们第一次一个人出门一样。

  因此,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们经常走错方向,来看看你是不是也走错了。

一、怕孩子饿,追着喂饭

  常有家长反映自己家孩子太调皮,平时吃零食,在饭点时不吃饭,爸妈们头疼不已,软硬兼施,于是形成了孩子在前面跑,家长在后面追的情景。

  与站立、爬行、走路、说话一样,吃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习得的技能之一。但奇怪的是,如此自然的一件事情却成了很多家庭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大难题。

  想要改掉追着喂饭的坏习惯,就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固定时间和地点吃饭,吃饭时间不走动,不看电视,不玩玩具。当然对于刚刚自己学习吃饭的宝宝来说,最好能够坐在宝宝餐椅上用餐,饭前一定要洗手,带围嘴,擦干净餐椅上的餐盘。当这些活动成为仪式,孩子就会欣然接受这样的卫生习惯。

  在不同的阶段,可以允许孩子手抓饭,尝试着用勺子筷子往嘴里送饭。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弄脏、怕麻烦、害怕孩子自己吃不好,而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错过学习独自用餐的敏感期。

  如果孩子吃零食过多,拒绝吃饭,家长不要追着喂,不好好吃就拿走,孩子发现过了饭点没东西可吃,即使他哭闹,也吃不到东西,慢慢地就会好好吃饭了。

二、怕孩子冷,多穿多盖

  很多家长一摸孩子手脚凉凉的,就赶紧给孩子裹上一层衣服,生怕孩子被冻着感冒。

  可你知道吗?还有个词叫“捂热综合征”,如果给孩子穿盖太多,会导致人体温度因不能及时散热而出现缺氧、多汗、虚脱、乃至昏迷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死亡。

  婴幼儿手脚末端的血液循环系统发育不完善,所以有时候身体都冒汗了,但是手脚却是冰凉的。再加上孩子的新陈代谢较快、运动量较大,非常容易出汗,给孩子穿太多反而更容易感冒。

  判断孩子冷不冷,不应以手脚凉为标准,而应该摸颈背部。

三、安抚孩子,责怪无辜

  孩子不小心被凳子绊倒,部分家长会急忙扶起孩子,并安抚孩子说:“宝宝不哭,都怪这个凳子!妈妈打它!”

  孩子摔倒的原因有很多,但一味责怪无辜的物体只会给孩子传递一个非常错误的信息,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要让孩子学会接受成长道路上的挫折,而不是一味的推卸责任。

四、孩子哭闹,肆意满足

  只要孩子不满意,大哭招一出,很多家长就“投降”了。

  这样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养成霸道、自私的性格,因为孩子知道,只要他坚持哭闹不休,爸爸妈妈最后会投降。比较好的处理方法是家长一定要态度明确,耐心的陪伴在孩子身边,接纳他的情绪,同时坚定的对他的要说“不”。可以告诉孩子他的愿望什么时候可以被满足,在此之前,他需要耐心的等待。

  另外,给孩子一定的挫折教育也是必要的,让孩子明白只有付出才会有获取。家长也不要当众指责孩子,孩子在气头上的时候,可适当的冷处理或者转移注意力,让孩子明白遇到事情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五、频繁打扰,破坏孩子专注力

  每个人都需要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学习或者工作,他们才容易专心致志完成一件事。所以,家长一定要为孩子提供一个锻炼专注力的环境,不要随便的打断孩子做事情。如果到了吃饭时间,最好提前几分钟通知一次,给孩子一定的缓冲期。

  每次给孩子的玩具不要超过两个,并且教导宝宝玩好一个再玩下一个,玩具太多很容易导致宝宝注意力分散。家长给孩子安排任务时,一次只安排一个,并且指示要清晰。完成之后给予适当奖励,循序渐进,孩子的专注力就会一天比一天提高。

六、诸多限制,泯灭孩子好奇心

  “不能跑,小心摔倒了”、“下次可不能这么玩了,摔下来多危险啊”、“这个败家子,怎么把玩具给拆了”……

  生活中,常常听到家长这么数落孩子,恨不得孩子什么都不要碰,乖乖的坐在一旁玩耍才省心。可哪个孩子不是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喜欢碰这碰那也是因为想要了解和探索。如果家长总是阻止和批判,等于泯灭了孩子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也容易让孩子变得胆小、羞怯,孩子会逐渐变成一个老实听话的“乖孩子”,其结果必然压抑了孩子的自发性。

  家长应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宽容孩子一时的破坏行为,给孩子提供宽松、安全、合理的环境,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尝试,支持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事物的奥秘,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心智的发展。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