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斜杠青年越来越流行,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生活方式

既可以兼顾本职工作,还能再做点其他的,多不少收入。这么美的事情想想就会笑醒。

是的,我们可以有很多的选择,可以走不同的道路,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首先得把现在走的这条路走好了,走通了,然后再来考虑其他的。

我们总是很容易忽略别人所做的努力,也容易忽略自己会遇到的困难。给两个轮胎就想造一辆汽车出来,给两根木头就想造一间房子出来。

是的!在想象里,好像自己挺能干的。

但是,只要去问问那些真正的斜杠青年,就会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

那个下班后成了畅销书作家的,其实人家早已经写写写写了十几年了,加起来都有上百万字了;

那个兼职的瑜伽教练,其实练瑜伽也七八年了,除了上班就是在练瑜伽,在暮色里,在朝霞中。风雨无阻。

我们看到了别人走的条条阳关大道,却忘记了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

想做斜杠青年还不简单吗?

某些鸡汤写手的早已给出范本——作家 / 主持人 / 民谣歌手 / 老背包客 / 不敬业的酒吧掌柜 / 油画科班 / 手鼓艺人 / 业余皮匠 / 业余银匠 / 业余诗人 / 资深西藏拉漂 / 资深丽江混混 / 黄金左脸 / 禅宗临济弟子。除了“丽江混混”现在听来显得面目可憎,其他一切标签看上去都神秘而唬人。而事实更可能是:正如上文一堆标签底下埋藏的是“四流作家”的匮乏本质。这些用斜杠剪开的标签并不能代表任何真相,而且技术上实现起来也没有什么难度,随便找一堆标签堆起来很难吗?举个例子——“炼丹车间熟练工/资深猴戏艺人/莲花洞双子星/黄金整张脸”是谁?金角大王。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