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大自然,对于很多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显得弥足珍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在土地资源愈加紧张的当下,率先启动建设首批7个郊野公园。这些建在郊野,没有围墙、不收门票、望得见田、看得见水的大公园,唤起了都市人深藏于心的“田园梦”。近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赴崇明、嘉定、金山、青浦、闵行、松江等区调研郊野公园建设运营情况。应勇指出,推进郊野公园建设,是上海生态之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载体。推进郊野公园建设,要尊重自然风貌、坚持生态优先、体现特色特点、注重融合结合,努力为上海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探索新途径。

跟随着市长的脚步,日前,本报记者兵分多路,前往廊下、青西、长兴岛、浦江、嘉北、广富林和松南7个郊野公园实地踏访,了解郊野公园在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农林水”融合、“农旅文”融合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剖析郊野公园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期待其真正成为让游客待得住、能体验、可参与、有互动的“都市后花园”。

生态是最公平的福利,环境是最基本的民生。和普通城市公园不同,郊野公园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以建设用地减量化为抓手,统筹、整合涉农政策和资金建设而成。这类公园具有一定规模,拥有良好的田园风光,能提供都市休闲游憩空间。

【效益】

回归的人才,融合的产业

柑橘之乡华丽转身

单靠卖“果子”挣钱,这样的农业几乎没有附加值。把农业与旅游、文化、创意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在上海率先试点的7个郊野公园中,长兴岛是唯一一个具有农业产业主题的公园。长兴岛作为上海柑橘之乡,打造一个以柑橘为主题的郊野公园,既突出了地方特色,又以此为契机,加速了柑橘产业的升级转型。

从长江隧道匝道下来,车行不过2公里,一个集农田、橘园、野河、苗圃等野趣与乡土味于一体的郊野公园便呈现在眼前。这里很大,一期开放面积5.58平方公里、总体规划面积29.8平方公里;除了大,长兴岛郊野公园还很有历史:园内6000多亩土地曾是前卫农场种植生产区,这里见证了上海知青下乡劳作的汗水,也种植出了远销海外的柑橘。

在公园里,“多彩长兴”的韵味得以充分体现:120亩花田种植了18万株法国“墨红”玫瑰,“墨红”经过加工,能制作鲜花饼、精油等衍生品;在“莲趣园”内,满池的金、黄、紫、蓝、赤、茶、绿、红、白等9种色系的“香水莲”既可观赏又可食用;生态百果园, 400亩土地种植了不同种类的水果,包括樱桃、黄桃、水蜜桃、葡萄、梨树、无花果、猕猴桃、草莓等,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尝到最新鲜的滋味;在“前小桔”创意农场,可以来一场好看、好吃、好玩的“柑橘之旅”,体验柑橘创新、亲子自然乐学、田园休闲的乐趣,不仅带动柑橘产业效益的增长,还能带动其他产业增值。

“过去我们只负责种植生产,现在我们要在同一亩土地上实现多种功能的叠加,为游客提供采摘、科普、DIY和其他服务,实现一三产联动。” 上海前卫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凯村告诉记者,其实筹建长兴岛郊野公园前,市长兴岛开发办就于2012年计划在岛上建一个占地2000亩的生态公园,筹备过程中,正好与市政府建设郊野公园的理念不谋而合。为有效推进长兴岛郊野公园建设,市长兴岛开发办成立了建设指挥部,并按项目土地属性、经营模式、管理权限“三个不变“的建设原则,确定上海前卫实业有限公司为长兴岛郊野公园建设和运营主体,而前卫实业公司的前身正是拥有50余年辉煌历史的前卫农场。

建设郊野公园,前卫实业公司自身该如何实现转型?“盘活大资产,搞活大旅游”,王凯村为公司发展定下了十字基调。为提升功能、完善配套、丰富项目内容,前卫公司自筹资金投入近5000万元,并通过合作方式吸引社会投资丰富公园项目内容,像“前小桔”农场就是一个典型的合作项目。为确保成功开园和有序运营,在市长兴岛开发办、长兴岛开发公司督导下,前卫公司专门成立上海长兴岛郊野公园管理委员会,统筹规划郊野公园整体定位和功能提升,协调驻园单位的经营运作;同步组建上海前卫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公园日常运营管理。园内,除了以农业产业为基础的田、园、花、林外,还有奇石馆、古船木展馆、珊瑚馆等科普场馆,满足不同层次的游客需求。“农场韵味,知青情结;千亩橘园,万米步道;花果天地,节气拱桥;杉林密布,河网纵横;江心绿洲,海岛净界”,短短40个字,总结出长兴岛郊野公园“保护本岛杉树资源、柑橘经济林、农场历史”的三大特色资源。

如今在公园里,前卫实业公司的四个柑橘企业还在继续生产,原有农场的大部分橘园仍保持着原汁原味,600亩“柑橘采摘园”内种植着柑、橘、柚、橙等50多个品种的果树,与以前相比,游人的采摘、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开启了柑橘公司全新的盈利渠道。

农场转型了,农场的痕迹仍然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十几排农场生产队宿舍“修旧如旧”,成了以农场文化、知青文化为主题的集餐饮、住宿、休闲为一体的综合体,起名“前卫1966”。1966年,正是前卫农场诞生的日子,而50年后长兴岛郊野公园的开园,也意味着前国营农场的存量房屋和存量土地被彻底盘活。

据悉,长兴岛郊野公园运营9个月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公园常年雇佣农业季节工1万余人,150多个岛上青壮年劳动力在前卫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实现了稳定就业。明年5月,一个拥有200余个床位的四星级酒店“开元曼居”即将开业,将为前往郊野公园的游客提供更充裕的住宿场所。

现代农业体验园,“留人”更“留心”

廊下郊野公园可以说是上海几座已经开园的郊野公园中最不像公园的一个,在这片上海最西南的郊野大地,看到的是现代化大棚和苗圃,抑或是成片的稻田果园。这里没有明显的边界,在不知不觉中,游人就已经进入了郊野公园的“领地”。

据廊下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在廊下郊野公园内可以体验到廊下人家、水岸花语、密林探幽、农家菜园、田园牧歌、金桂飘香、五彩森林、智慧农业等“廊下十景”。实际上,在记者看来,这座郊野公园更像是一座颇具生活气息的现代农业体验园,这里既有工厂化生产的现代农业基地供游人体验参观,也有乡村民宿、田园野趣供都市人放飞心灵。最重要的是,当日间的喧嚣散去,入夜前的袅袅炊烟及蝉鸣蛙叫让这里恢复到农村最本真的淳朴面貌,你或许会发自内心地感慨:充满现代都市元素的上海,竟也有一方田园气息浓郁的乡土可以令人如此眷恋。

“留人”、“留心”,一直是廊下郊野公园规划者们对于这片土地寄予的希望。这并非仅仅针对游客,也同样体现在廊下本地人身上。廊下政府深知:要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必须把人留下来。

陆记是廊下本地人,年轻时离开农村,在外闯荡,跑物流生意,如今他却回家创业,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农场主,不仅生意做得好,还搭起了景点联动平台。2007年,他回到廊下,独辟蹊径,在中华村做起了租马生意。2014年年底,他又租了数百亩土地打造成马术庄园,并根据游客需求不断拓展业务,逐步发展起马术教学、活动策划、摄影、婚庆等服务,回头客越来越多。陆记口中的景点联动平台,用如今一个时髦的概念来说,也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模式。在廊下郊野公园分布着20多个农业旅游景点,他们各具特色但又并非“十全十美”。“我想做的就是将我们各个景点的游客资源共享出来,我有‘马术主题’,你有农家别院,他有草莓采摘和DIY糕点制作,那我们可以集各家景点所长,打造一个乡村深度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所有需求。”陆记说道。

实际上,像陆记这样的返乡创业者在廊下并非个例,本报也曾报道过一位在中心城区从事设计行业的廊下青年,回归故里,利用所学专长将自家在山塘村的老房子改造,做起了民宿生意。不可否认,郊野公园的建设发展对于吸引这些“廊下游子”的回归必然起到积极作用。

除了让“候鸟们”回归,郊野公园建设对一直生活在这片土地的百姓也带去了增收福利。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金山廊下郊野公园已经吸引游客56.18万人,创造收入达10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随着一大批现代农业企业崭露头角,当地人的就业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如由比利时人投资建设的位于山塘村的爱索特植物园艺(上海)有限公司,年产凤梨花种苗1000万株,其中有90%以上的员工都是廊下人。再如实现双胞蘑菇工厂化生产的廊下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也有80%的员工是廊下本地人。可以说是郊野公园放大了廊下农业产业及资源的优势,而这一切也正是廊下“留人”、“留心”的底气所在。

【保护】

为农村留住“绿水良田”

4500亩农田完整保留

下月即将开门迎客的嘉北郊野公园,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完整地保留了农田,并在公园中新增耕地近百公顷。

记者在现场看到,昔日的违章搭建和破旧厂房被18座景观桥、蜿蜒数十公里的河道以及成排的树木取代。待到试开园时,游客将见到生态农业体验区4500亩农田地的“滚滚稻浪”;在密林花田保育区,可以见到雷竹笋林、香料作物组成的花田,以及散布园内的葡萄园、猕猴桃园和7片主题活动林;到了深秋时节,还能看到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在稻田里作业。“4500亩农田,接近一期总面积的一半,这样的设计在上海7座郊野公园中独树一帜,国际上也没有先例。”记者了解到,嘉北郊野公园在设计时追求回归朴素、自然宁静,又见一缕炊烟的乡村田园风景,让游客在这里充分体验“农”味十足的乡土田园生活。“一座好的郊野公园,就是不能破坏这里本身的地貌特征和特色产业。”公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土地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嘉北郊野公园在不改变农业用地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了农田林网、河湖水系的肌理,保留了果园鱼塘,在不适合种植水稻的区域引入了特色农业,在种植品种上以嘉定传统优势农业品种为主,调整种植方式。

村民在大自然中安居乐业

湿地、湖泊、河流、森林,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是青西郊野公园与众不同的地方。作为本市唯一一个以湿地为特色的郊野公园,这里多样的水生生物物种堪称上海天然的本土水生物种基因库。

行走在青西郊野公园一期开放的4.6平方公里区域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这里的水。这里水系发达,将近40%的面积被水面覆盖,其中位于公园正中间的大莲湖是个天然湖泊,总体水面面积高达1平方公里。据青西郊野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郊野休憩空间是青西郊野公园的定位。最值得一提的是园内核心景观——水上森林。据悉,这一片堪称全上海独一无二的杉林奇观吸引了100多种鸟类常年栖息在这片土地上,漫步在水上森林的科普长廊上,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野趣横生,奇妙无比。

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青西郊野公园的建设者们也意识到保护这些生态资源的责任重大。记者了解到,青西郊野公园在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中,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没有大拆大建、保留村庄、让村民在公园里安居乐业;在旅游配套设施选用上,建设方加入了节能环保理念,比如游客服务中心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用建筑垃圾通过3D打印技术一体成型的石凳、垃圾桶和花坛等;在功能性项目设置上,不占用建设用地,科学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充分平衡好土地整治和公园旅游两者的关系。

毫不夸张地说,青西郊野公园或许是沪上目前已开园的郊野公园中最“野”的一座。

1200户农户家门口享“绿肺”

207.4公顷森林,35.6公顷水域,5.9公顷生态湿地,公园园区内还有姚家浜、红卫河与大寨河蜿蜒交错,以秋景为主题特色,这里就是位于闵行的浦江郊野公园。近日,耗时18个月建设的浦江郊野公园开门迎客,首期开放5.82平方公里园区,邀市民游客共享“绿水青山”般的生态福利。公园南部和西部还有杜行古镇和散落的自然村落,让这片郊野空间显得更加古朴和自然,富有野趣。

其实,浦江郊野公园在建设过程中,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更带来了“金山银山”,促进了当地区域土地优化利用、居民居住环境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数据显示,公园在建设过程中,淘汰了72家“三高一低”企业,促进了产业转型,仅一期建设就为杜行、跃进、联民、联合、张行等6个村约1200户农户改善了居住环境。现在的浦江郊野公园范围内,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周边的断头河被打通,规划道路建设完成,平时生活的田园变成了公园,居住的农舍变成了农庄,农民的身边又多了一块“绿肺”。

【传承】

历史文脉“再寻找”,涵养水源“再保护”

7所一期建设的郊野公园中,松江占了两座:一座是家门口的历史文化学堂,一座是家门口的生态森林。两大郊野公园的启幕,将给“上海之根”的松江带来截然不同的体验。

松南郊野公园是本市唯一地处黄浦江上游的郊野公园,预计于2018年底开园。资料显示,松南郊野公园占地23.7平方公里,黄浦江上游与涵养林水资源保护区天然的水岸、林地、植被与农田环境,为松南郊野公园提供了天然独特的风景资源。

据悉,公园内滨江岸线蜿蜒10公里长,生态涵养林植被丰富,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交错;原有规模化种植的水杉、香樟等苗圃资源,葡萄园、桃园等果园以及耕地,共同构成了特色的林地与农业景观。

目前,随着松南郊野公园建设推进,正同步实现着提升水源涵养、农田保养的基本功能,推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多功能农业区域相互毗邻,旅游休闲业融合,助力生态农业转型发展。据悉,松南郊野公园规划用地横跨车墩镇位于黄浦江沿岸自西向东包括米市渡村、打铁桥村、永福村等6个村庄,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系统推进,村民动迁工作陆续进行,原有自然村域的零散农民宅基地归并,企业搬迁,与动迁安置房项目结合,所有村民将陆续住上新居。腾出的土地被整理、复垦进行全新规划;未来,林业、水系布局合理,种植业持续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农田林网和河道防护林,以及水利设施项目也将不断完善,一番乡村原生态“野趣”将在高标准规划中更显韵味。

在松江,还有第二个郊野公园——定位为文化遗址型的广富林郊野公园。公园所处的松江广富林遗址范围,是目前发掘出的上海先民最早生活的地方之一。公园帐篷营区已于今年春季建成开放。作为广富林郊野公园的一部分,2号区域局部的帐篷营区是区园林中心的苗木移植基地。据悉,设计之初,建设方就考虑辟出这块约1.45万平方米的集中绿地作为露营扎帐篷区。营区目前种植有35种新优植物、40余种乔木、50余种灌木及地被。春暖花开的时节,樱花、琼花、杏、美人梅、白玉兰等春季开花类植物含苞待放,美不胜收。值得一提的是,营区内农耕保留区域的油菜花也很有特色,春季盛开时深受游客喜爱。

绿荫鲜花处处见景,郊野公园雏形初现。谁能想到,一年前这块区域还是乱象丛生。原来,郊野公园规划范围内的新陈家区域存在着违法建筑、违法用地、违法居住等“五违”现象,造成了区域环境的脏、乱、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郊野公园的建设进程。为此,广富林街道专门成立了三个行动小组以及保障等工作小组,在各部门配合下,仅一天的集中行动,27处非法侵占集体土地或农田的构筑物均得到了整治,共拆除面积8000平方米。整个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做到了快速、平稳、有序,为郊野公园项目的顺利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据介绍,建成后的广富林郊野公园以自然、休闲、野趣为特色,把休闲游憩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将成为久居闹市的居民踏青郊外、回归自然、身心再造的理想之地。

【思考】

在有限资源里“以小博大”

在郊野公园规划上,上海走在了全国前列,在一些结构性的通风口、自然河流等生态敏感区域,预留了绿色用地,这些将对未来城市发展产生重要意义。此外,通过郊野公园土地减量化,实现了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一退一进”。公园的复垦土地与周边农地相连,形成“田成方、渠相连、林成片”的景观格局,重塑农村风貌和田园风光。

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郊区,上海农业发展具有土地总量少、环境承载力低、生产成本高的特点。如何在资源有限的“狭小空间”内“以小博大”?可以说,7所郊野公园的相继落成,正是都市现代农业在服务城市、繁荣农业、富裕农民、保护生态、传承文化等方面作出的最生动的诠释。

■青西郊野公园内的“水上森林”奇观在上海堪称独一无二

■廊下郊野公园内由农民房经过设计改建后的民宿

■位于廊下郊野公园内的爱索特植物园艺(上海)有限公司中有90%以上的员工都是廊下本地人

记者 欧阳蕾昵 杨清悦 贺梦娇 张树良 通讯员 贾佳 黄蕾宇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