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知名评级公司惠誉在日前发布的《为何中国势必成为电动汽车大国》中提出,中国得益于本土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成为全球电动汽车行业重要的参与者。未来,中国可能成为电动汽车的首选市场。

两年前,中国的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的销量已经超过美国的特斯拉汽车公司,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此外,去年全球20大电动汽车品牌中有9个来自于中国。

有利的本土条件正在中国推动一场电动汽车革命。与全球大多数市场类似,为了满足监管层提出的日趋严苛的燃油经济性目标,电动汽车生产销售已成为汽车制造商在中国不可或缺的战略。同时,大规模的公共部门推广应用以及大力的政府刺激政策推动了需求的激增。在近期为打击骗补而下调补贴幅度之前,中国为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动汽车提供的购车补贴金额均在全球排名第二,分别仅次于挪威和荷兰。

电动汽车革命可能才刚刚开始

尽管已经取得相当大的进展,电动汽车革命可能尚处于初始阶段。电动汽车(也包括电动客车和电动卡车)仍只占中国汽车市场的一小部分,2016年的市场份额仅为1.8%。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激进的目标,包括2020年电动汽车的年销量要增加至200万辆。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则提出,到2020年,电动汽车的国内市场份额要达到5%,2025年要达到20%。电池成本的持续下降可能进一步促进电动汽车的应用,因为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可以抵消补贴在多个市场的逐步取消。

然而,同步发展能够满足电动汽车需求的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电动化出行快速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挑战。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有限,从而导致了同等程度的里程焦虑。大规模充电网络的缺乏最终可能令政府制定的电动汽车销量目标面临挑战,因为后者并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来支持。

国际汽车制造商能否应对挑战?

得益于本土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成为全球电动汽车行业重要的参与者。这与全球范围内推进从传统内燃机转向开发替代动力的趋势相符,包括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动和纯电动发动机。法国和英国已公布其至2040年禁售汽油和柴油汽车的目标。沃尔沃是首家宣布将停产燃油车的汽车制造商,因为其相对较小的规模和财务实力使其可以集中投资。

尽管如此,全球汽车制造商将在追赶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困难。他们面临来自供应链、基础设施发展、鼓励公众购买以及监管等方方面面的挑战。而中国的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使其可以确实地使大量电动汽车上路行驶,其进展要远远快于消费驱动型的西方经济体。

然而,全球制造商已经开始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加快开发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并增加车型供给。他们还受益于其公认的专业技术知识、在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地位以及其总体规模优势。

雷诺日产、宝马、戴姆勒和大众计划到2025年之前将其电动汽车销量提升至总销量的20-25%,其中大众计划在旗下各品牌推出30款电动汽车新车型。标致雪铁龙则预计在2023年之前为其80%的车型推出电动版。尽管我们认为这些目标可能超额完成,或相反地比计划中晚几年实现,这些目标本身反映出传统汽车制造商对于新动力系统的积极策略,以及他们对电动汽车渗透率将在中期内大幅上升的预期。

同时,新的纯电动汽车合资企业将在中国成立,例如大众和江淮汽车成立的合资车企。这类新合资企业豁免于外国汽车生产商最多成立两家合资车企的限制。这为国际制造商提供了另一种途径,可以利用其本土合作伙伴的现有资源快速提高在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尤其是在低端电动车汽车市场。

一些汽车集团近期也宣布计划来巩固他们在电池供应链中的地位,其中包括大众与宁德时代(CATL)、戴姆勒与北汽的合资合作。

惠誉中国认为其他制造商也将在可预见的未来采取类似的举措。因此老牌美国、日本和欧洲制造商将能赶上特斯拉以及来自中国的其他新进入者的步伐。

惠誉中国在该报告做出总结说,未来两至三年内,随着中国本土品牌与全球对手竞争和合作的展开,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尤其是其竞争格局将值得关注。尽管该市场一直由本土制造商主导,国际汽车制造商将利用其合资车企生产国产车型,迅速迎头赶上。鉴于国际汽车制造商的品牌实力,许多已在欧洲和美国规划和开发中的新车型可以轻易地引入中国生产和销售,只要其定价相比传统燃油汽车具有一定竞争力。

(责编:李丹丹)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