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工厂现在有1000多人,去年一年下线了2200辆整车。现在厂里在产的订单来自安阳、深圳和韩国、日本。你看,那个穿红色工衣的工人正在进行车身板件的检验。”在比亚迪杭州工厂的生产车间,厂长赵德林指着一台台还未下生产线的大巴车,向方得网介绍着。

据了解,2014年~2017年,比亚迪客车连续获得10米以上大客车销量冠军。最近又接连攻占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市场,甚至是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拿下了伦敦市场的3笔订单。作为一个跨界客车行业不到10年的车企,一个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比亚迪吸引的已不止是国内人的目光。

近几年,比亚迪新能源大巴的身影已经出现在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考虑到电动客车技术特点,以及运输存在不便利性及成本过高,为提供更好的服务,比亚迪走了一条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生产工厂的路子。已经走向全球的比亚迪,品质工艺到底如何?近日,方得网走进了比亚迪杭州工厂,采访到了厂长赵德林。

01

造车就像造房,有技术还得懂管理

在业内,跨界造车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却鲜有成功案例。比亚迪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纷至沓来的张张订单背后,昭示的是它的领先技术和优异品质。

目前,比亚迪电动大巴的全球总运营里程已达到10亿公里,其中单车最高行驶里程突破40万公里。无论是从品质、性能、安全哪个方面看,比亚迪的车都可以说是全球范围内最可靠的电动大巴。

提及比亚迪的成功,赵厂长的自信溢于言表。“业内对比亚迪的成功,多是因为看到了它的订单和建厂数量。我认为,比亚迪的成功还来源于技术和管理。在生产上,比亚迪和传统车企并没有什么不同,能够比拼的就是对每个流程的把控。”

打个比方,造一辆大巴就像造一套房子,焊接就是搭结构,涂装就是刷墙,放座椅就是放沙发,装行李架就像装储物柜。试问,如果用劣质漆料涂装,没涂装完又把座椅放进来,谁会愿意走进这样一间“房屋”。

所以,无论是造大巴还是造房子,每个环节都不能缺,也不能无序;搞不定流程,技术再好,也是徒劳,出不来好产品。

赵厂长告诉方得网,在流程管理上,比亚迪很重视客户的感受,获得订单的第一时间,销售人员就开始根据客户需求整理出订单配置,工厂在接到订单配置后会根据不同车型细化底盘、配置,然后邀请客户评审、发车、试运营。如果在运营过程中出现问题,销售团队会派出售后解决,然后把问题反馈给品质督导处。品质处来分析问题属于哪一类,进行督导改善。“是工艺的问题,就反馈给研发,进行再提升。是质量的问题,就返回给车间,进行改善。总之,比亚迪在品质提升上是有目标的,上线运营的车辆跑够1万公里前,对故障率是有要求的。”

02

做品质管理要管控到每个人的每个动作

比亚迪的工厂虽然分散,但在用材方面确是非常统一的,任何一个工厂都没有主料的自主采购权,用料的标准一定是统一的。所以,如果出现问题时,品质督导处的作用就显现出来。它可以将上游研发和下游生产贯穿起来;通过反馈,研发部可以完善工艺技术,生产车间可提高生产效率,进而获得更高质量的产品。

从车间到生产线、生产工序,从生产工艺到生产标准、出厂检测,品质检测员的身影将无处不在。

“客车不比乘用车,在生产上的自动化程度不是很高。为了把出错率降到最低,比亚迪很重视对细节的管理,希望能管控到每个人的每个动作。”赵厂长说,“单从焊接工艺上讲,比亚迪对工人的技术要求就非常高。国外很多地方不太认可纯焊接工艺,而比亚迪又经常有出口订单,所以实行了铆焊工艺。焊接工人首先需要进行一个月的集中培训,然后通过实操考试后才能上岗。而且,焊接工人的工艺要求是‘看着没接口,摸着不划手’。如果在品质检测环节被查出不合格,就会被返回到个人手里。”由于杭州工厂实行的是计件制,工人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决定了工资的数额;如果出现不合格件,肯定就会影响工资的数额。

所以,品质督导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人们自律。赵厂长指着车间内一位工人说:“这位穿红色工衣的就是品质督导处的检测员,旁边穿蓝色的是车间工人。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旁边的工人会立即反应。比亚迪致力于做到焊装不打磨、不抡锤、不修剪,涂装不刮灰……”

结束语

诚然,在核心技术的帮助下,比亚迪成了在电池领域中最会造车,在汽车领域中最会制造电池的企业。但是,作为极具“原生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而非传统车企下的新能源部分,要想在厮杀一片的新能源市场立足,靠的还是产品质量。

不只是比亚迪,任何企业的成功都应该以品质至上。做为产业链的开端,忽视生产就等于忽视了企业的生命。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